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新闻详情

以心理健康教育技术化提升德育工作统帅力

作者: 金洪源 新闻来源:  发布时间: 2017-03-2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2011年9月下半月刊)以大连开发区第十中学心理教育室主任何竟轩老师为封面人物(见封1),同时刊登了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创立者、中国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研究所特聘所长、辽宁师范大学心理系金洪源教授的《论以心理健康教育技术化提升德育工作统帅力》的文章(P19-22);紧接其后的是大连开发区第十中学孙兆礼校长、何竟轩主任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技术化之路》的文章(P23-25);再紧接其后的是大连开发区第十中学孙娜和苑玲玲的文章(P29-30)。在投稿时,金洪源教授极力提议把自己的稿件放在大连开发区第十中学的文章后面,因为他的稿件是在阐述大连开发区第十中学两位领导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技术化之路》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及其心理机制的。

      在其后的《中国教育报》和中央电视台央视网《精彩地方》专栏专题采访中,大连开发区第十中学领导老师都不同程度地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心理教育”,这个词省略了“健康”两个字。两字之差处,恰恰是大连开发区第十中学活动真正创新之处和真正精彩之处。创新在哪里?精彩在何处?真正做到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技术化(这里指的是运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的高效的促进质变技术化干预,而不包括心理量表技术、沙盘技术、绘画技术、团训或EAP技术一类的微量化影响技术),首先人们看到的是学生德育效果的质的飞跃,因为学生从潜意识层面改变了对学业、理想、老师、父母甚至是价值的态度和立场,真的是解决了品德的根的根;其次必然看到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学习习惯、学习效率、学习效果,再加上学科辅导技术干预的话甚至直到学生的学习思维的深刻变化。这时的学生面对的远远不再是什么健康或不健康的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早被进取、成功及其积极个性品质所取代。并且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早在第五届世界心理治疗大会报告其彻底治愈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的过程中,就已经阐述了这一技术的高效的防止“反复”的强大技术优势,也就是说,变好的学生们的行为、思维和个性是相对稳固的。这时的教育活动再称其为心理健康教育还帖切吗?大连开发区第十中学称其为“塑优”工程,在央视专题采访专题片制作过程中,称其为“心理教育”。而德育的实效化是这场变革的一个关键的技术点。

                                                                                                                                                                      (本站编辑)

  

 

 

一、潜意识的成功调控与德育“统帅”能力的实现

    在我国学校教育中,德育也称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的统帅地位从来没有过丝毫的疑问和含糊,“任何时候都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到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统帅’和‘灵魂’”。但是,德育的统帅力并没有像人们所预期的那样理想。大半个世纪以来,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是统帅的思想、道理和原则,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校长们年年讲、月月讲。一个人人毫不怀疑的思想、道理和原则却要年年讲、月月讲,往往意味着在落实方面还存在某种不尽人意之处。比如一支军队出征时从来不用反复讲“军长是全军的统帅”,因为军长既有统帅地位又有统帅力,军长一呼百应,百呼百灵。我国学校里的思想政治工作对教学、学生的学习等项工作的统帅效能还做不到这样一种程度。

    学校里思想政治教育的统帅地位从逻辑上讲没有疑义和分歧,从效果上讲就应该能够把统帅的功能很好地落到实处,而事实上却有许多不实之处。如果军长呼唤营长、连长们时常呼唤不灵,就一定是有某种“潜伏力量”在阻碍指挥的灵敏性,就应该考虑找出这股“潜伏力量”并予以解决。如果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像军长统帅全团那样灵敏有效,就说明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存在某种“潜伏力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技术化理论和实践研究结构告诉我们:这股妨碍思想政治教育的统帅功能的“潜伏力量”就是人们的潜意识心理活动。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校长、老师在对初中、高中三年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勉励他们集中全部精力努力复习功课,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和科学本领报效父母和祖国,这个内容思想教育内容和父母教育要求高度一致,没有人会反对或对抗。可是,有的同学一到学习时就越是想努力学习越是学习不进,越害怕在学习时想一些人与人之间不愉快的事却越是要想,怎么也停不下来。这种与本人意志相违背、相对抗的无法调控的心理活动过程,即潜意识心理活动。由于这种潜意识的心理活动过程的干扰,就使得这名学生不能完全实现校长、老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意图和要求。这时的校长和老师由于不知道是潜意识这一因素妨碍了他们对学生思想的统帅功能,因此会对没有完全实现教育要求的学生或现象进行某种不够客观的评价;这些想努力做却没有做到的学生会对这样的评价产生反感或反抗,于是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生学习和教学工作的统帅失灵现象。并且把一些想努力学习、应该努力学习而没有做到努力学习的学生评价为不重视老师的话,学习不努力、不认真、不懂事理。在对想做做不到的学生进行不客观评价的同时,也就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统帅功能存在某种程度上的问题和缺憾。

二、干预潜意识增强德育统帅力的“三想三能”实践

    随着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的成熟和普及性应用,学校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渐走上心理干预技术化道路,思想政治工作统帅失灵现象在实验试点学校里得到较好解决。那些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统帅功能贯彻得好的学生被称作“三想三能”学生,即想学就能学进,想做就能做到,想放就能放下。

    例如2010年3月,上级从清华大学派一位县长前往百色起义打响第一枪的田东县赴任。新任县长在视察该县重点高中工作时,对校领导表态将保证有3名考生高考成绩进入一本录取线的升学指标不满意,指示要鼓足干劲,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从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到校领导班子都通过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力度来促进学生的升学考试复习效率和效果。可是,这时候的高三考生中普遍存在潜意识作怪现象,典型表现为:越是急,越想努力,越是效率低;越是想很好地处理学习、人际关系等矛盾和问题,却越是做不到;越想集中精力复习却越情不自禁被一些妨碍复习的念头纠缠不清,挥之不去。例如高三理科3班的方兴(化名)同学,明明是那种品学全优的学生,偏偏莫名奇妙地被一些小毛病纠住:她每天一进教室就胸口堵得慌,导致迟迟不能进入学习状态;一上语文课就情绪低落,没有任何理由,语文成绩怎么努力复习也上不来……诸如此类的心与愿违的潜意识现象让她很无奈,不敢保证自己每天的努力都是有效的,也不敢保证一定能够考入一本录取分数线。

    再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潜意识干扰面前都会不同程度地失去它的统帅效力。这时候的“统帅”急需一条途径、一种工具去控制考生们的潜意识心理世界。最后,他们从辽宁师范大学聘请来3名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请她们对模拟考试成绩在全校排前18名高三学生的复习功课的潜意识心理活动状态实施心理技术辅导,以彻底改变他们困境,让他们变成想学能学进,想做能做到,想放能放下的“三想三能”学生。

   辽宁师范大学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方向硕士研究生马立丽、邱淑红和谢春玲3人技术组于3月14日进驻田东高中,共对18名高三考生进行了以“三想三能”为目标的20天个别心理技术辅导,平均每名考生技术辅导7-10次,每次平均50分钟。到3月28日,包括方兴同学在内的全部18名同学的潜意识心理干扰复习问题全部解决。在高考结束后发榜时,经过辅导的18名学生中有16人高考分数进入一本录取线。方兴同学在全部“想学能学进、想放放不下”的问题都解决后,考试成绩也由原来的总分数500分提升到528分,如愿考入一本高校。

    无论是高三考生还是教师,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在思想上、政治上、动机上都是想实现上级、亲人、国家政府的期望。思想政治工作的统帅意志在他们主观思想和愿望这一层次几乎是没有多少矛盾和问题的。但是,当他们将这一思想愿望付诸实施的时候,被潜意识心理现象不同程度地阻碍或妨碍。这种潜意识阻碍或妨碍思想愿望实现的现象,在教育考试、运动员参赛、领导决策、心理治疗等各个领域都是普遍存在的。妨碍德育工作效果落到实处的潜意识心理现象不同程度地分布在几乎所有的同学生身上。也就是说,只要是进入高考复习状态的每一个学生的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己调控不了而妨碍意志实现的因素。解决了这些问题,控制了这些因素,思想政治工作的统帅功能就会贯彻到底。就不再需要年年讲、月月讲思想政治工作的统帅问题,而是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都懂得:要想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必不可少地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以统帅起教学、学习过程的高效实施。

三、干预潜意识为什么要用元认知干预技术?

    早在一百多年以前,由于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了潜意识心理现象和概念,人类才开始注意到在我们的意志、思想、情感等意识能够支配的心理和行为以外,还存在着人类尚不能够支配的潜意识心理和行为,并且这部分心理和行为常常会阻碍和妨碍我们实现自己的意志,因此导致人类的心理障碍现象。在这一点上,弗洛伊德对人类的贡献功不可没。

   但是,弗洛伊德在那个没有计算机、没有认知心理学、没有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年代,他把潜意识仅仅解释为“……人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和出生后被压抑的欲望。”这种建立在唯心主义世界观基础之上的对潜意识的解释,在科学性方面难以立足,因而也就难以进入学校教育工作范畴。特别是教师和学生家长们不会同意用“恋父”、“恋母”本能解释当前存在的种种心理障碍现象的;退一万步说,就算教师和学生家长同意这种理论解释了,这种理论解释基础上建立起来方法和技术体系在实践上的极其严重的低效性和在思想上的非道德主义倾向等,最终也不会为广大师生所接受。正是因为如此,我国的学校教育极少想到要为学生们解决潜意识心理和行为问题。

    而我国自主研发的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早在20多年以前刚一开始时,就立足于我国学校教育实际,旗帜鲜明地从辩证唯物主义反映世界观出发,重新解释人类的潜意识心理和行为现象。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应用实践,形成适合我国学校教育实际需要的心理干预技术及其理论体系。在这套技术及其理论中这样阐述潜意识心理和行为现象:“几乎所有的心理障碍、创新灵感、天才学习状态、人格等,都是以潜意识心理活动为主要成份的心理活动;几乎所有的潜意识心理活动都是以条件性情绪反应为杠杆解因素的。而条件性情绪反应是容易建立和容易消除的,因此,人类的所有的潜意识心理现象都是容易解决的。”这一在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世界观指导下的潜意识理论解释,首先在对神经症的临床心理治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例如在2008年北京举行的第五届世界心理治疗大会上,在美国迈阿密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的支持和参与下,由中、美两国三校教师和中国辽宁师范大学的3名硕士研究生组成的6人报告组,报告了运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空前高效地彻底治愈强迫症、抑郁症和癔病瘫痪实例。并且大会报告的研究生们治愈强迫症的标准疗程只有14天,而美国最权威机构治愈强迫症疗程也要72天,且没有我们的防止治愈后复发的技术措施。而我国完成这些临床技术操作的只是一些入学一年的研究生们。

    早在2005年以前,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解决大学生外语学习低能现象、大学生干部学习能力下降问题、大学生计算机编程灵感涌现问题、大学生小心眼缺乏胸怀问题等,也取得突破性进展。辽宁师范大学学生工作支持出版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战略与新一代技术开发》一书中收入了这些研究成果。

    自2010年以来,武汉钢城十六中学、广西百色田东高级中学和大连开发区第十中学学习应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实践及其所取得的突破性效果,又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从学校德育与智育关系的角度,再次证明了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的潜意识心理观的科学性、高效性和技术化实操性及其效果。

四、控制条件性情绪反应是解决潜意识问题的杠杆解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区分于其它心理干预方法的关键特征之一在于其应用时的明显高效性;而这种高效性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以控制条件性情绪反应作为解决潜意识心理问题的杠杆解。并且这种杠杆解广泛地适用于解决心理障碍、学生学习状态、人格行为等方面。

    比如,中学生余某在申请加入共青团,团委负责人教育他要解决好英语成绩日益下降和对英语老师态度消极的问题。余某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且表示坚决改正。可是他说到的却做不到,不但一看见英语老师还是躲避,不和老师说话,而且当英语老师耐心地辅导英语学习成绩最差的同学时,余某还说英语老师的行为是在“作秀”。后来心理辅导老师发现余某只要一见到英语老师就心情沉沉地不舒服,指出这是一种条件反射性的情绪反应;英语老师耐心帮助学习差生是在做好事,他却立即找到一种消极的解释,这是条件性情绪反应驱动的一种消极情绪化片面性思维。余某还说他也想主动接近一下英语老师,就是想不出来过去以后和她说些什么,想了好久也想不出一句合适的话来。

    心理辅导教师告诉余某说,他的这种想做做不到的行为是一种自控不了的潜意识行为;这种行为体系的形成,首先是来自一见到英语老师情绪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有了这种情绪反应以后看英语老师做好事也会往坏处想,这是条件性情绪在制约着他思维时的知识检索方向,也是一种潜意识的思维现象;当他想好过去和英语老师打招呼要说的话时,这句话的内容本来也没有那么糟糕,也是由于焦虑情绪驱动下的自我判断、评价也常常不准确。

    心理辅导教师还了澄清了余某这种条件性情绪反应是怎样形成的。是在一个学期以前,有一次他上课时和同桌说了几句与上课无关的话,英语老师就提出一个问题突然让他回答。他答不上来,尴尬地站在那里。英语老师没有表示让没回上来问题的余某是坐下还是不坐,只顾自己继续讲课,好像余某根本不存在一样。余某尴尬地站了十五、六分钟后,越想越生气,就气愤地擅自坐下了,英语老师也还是连看也没看他一眼。自从这件事以后,余某每次看见英语老师都心里很不舒服,上英语课也越来越觉得累,成绩也一次次地下降。班主任老师和团委负责人都在发现这个问题以后,对余某进行了教育。余某接受两位老师的教育,明白了不少有关道理,也表示今后要主动接近英语老师化解不愉快的师生关系。可是,这次思想教育内容无法执行到底,被余某的想做做不到的潜意识行为挡住了进步的道路。

    心理辅导老师采用技术干预的方法,为余某做了临床心理暗示训练处理。余某在放松状态下根据心理辅导老师的要求,反复想象:在他遇到英语老师的瞬间,他如何积极、轻松自然地主动过去和英语老师热情地招呼,并提一些英语学习方面的问题;并想象英语老师见他改变了态度时的高兴样子……。通过心理暗示训练后,余某的长期以来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变得立刻做到了。他果然一见英语老师就奔过去,好像有说不完的话,问不完的问题;英语老师也被余某的行为所感动,不但非常认真地解答他的问题并语重心长地提出许多如何把英赶上来的好建议……。后来余某入团了;和英语老师感情关系好了;英语成绩也渐渐地追上来了;性格也变得大气,不再经常和老师“拧劲”了。班主任和团委负责人的思想教育的统帅功能被贯彻到了学习效果、人际关系和性格进步等各个方面。

五、学生学会元认知干预使德育上了一个层次

    元认知一词最早来自英文的“Meta-Cognition”。在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于20世纪70年代最初提出元认知概念的时候,将其定义为对认知过程的认知与调控。原华东师范大学皮连生教授认为,元认知就是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5]对内调控就是对自身内部的心理活动实施调控。那么,个人的情绪情感以及目的、兴趣、信心和动机等也是内部的心理事件,也应该包括在内。但是,皮连生教授在《智育心理学》中这样写道:“……心理学家开始认识到,要解释学生如何会学习的问题,仅停留于认知领域的研究是不够的,因为善于学习与学习的目的、兴趣、信心和动机等情感因素有关。而后面这些因素是构成人格的更为重要的因素。认知心理学不适宜研究后面这些因素……”。[6]现在问题清楚了,由于认知心理学家们是模拟计算机研究认知加工过程的,不适宜研究情绪、情感、人格及其潜意识状态与过程。而人类在运行元认知的时候,即使仅仅是为了干预解一道数学题这样简单的认知活动过程,也必然地要引起情绪、情感、人格等因素中的潜意识心理活动过程的激活和运行。

   由此我们将人类的元认知解释为人们对自身的心理活动的认知与调控过程。当余某在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下,他学会了对自身的心理活动进行认知和调控以后,他的思想品质、人格品质等等的提升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元认知干预过程以培养自觉性品质为核心目标,把学生德育内容向上推进了一个层次。

   “人贵自知之明”是说自知之明来之不易,如何培养自知之明是自古以来的较难课题之一。在心理干预技术层面上培养广大学生们的自知之明的元认知能力,通过教师们普遍能够掌握的相对标准化的临床技术操作程序及其理论,使每一位受教育者都必然地获得这种元认知能力,不再是一个很难的事情。余某在这次心理辅导过程中,他很顺利、很轻松地就形成了这种品质。例如他知道自己烦英语老师,不一定是英语老师有多么值得自己烦,而是由于自己的一种条件性情绪反应及其所驱动下产生的评价、判断等不客观思维带来的问题和麻烦。这种自觉品质不仅在培养中学生热爱老师个性过程中是宝贵的,对于他们未来各个领域成长为领导人才、形成团队精神等品质同样是难得的、宝贵的。

   元认知能力培养使学生的自我调控成功率实质性地向前大大地向提升了一大截,跃上了一种自我技术干预层次。

   古往今来,都是“胜人者力,胜已者强”,人们最不容易做到的就是战胜自己。从遵纪守法、控制欲望到戒烟减肥,无时无刻不需要和消极的自我做斗争。元认知干预技术辅导过程的宗旨是让学生获得自我心理调控的技术及其原理。在接受元认知干预技术辅导过程中,学生获得的是一套战胜消极自我的心理工具,是一套终身有益的知识和技能体系。有了这套知识和技能体系,学生会普遍地变得更加自觉、擅长自控。这样一来,就把培养学生自控力能力的教育跃上了科学技术化干预的层面。而这套心理干预技术是以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世界观为理论基础,以科学心理学知识为意志和思维工具的,是促进学生直接对自身的潜意识心理活动过程实施管理的。这会使我们的德育真正地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1]黄百炼《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之魂》《人民日报》2000年04月09日第4版

[2]车文博《意识与无意识》,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10月第一版,P11。

[3]金洪源《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与学生人格的高效培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第11期

[4]金洪源、刘群主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战略与新一代技术开发》,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版。

[5] 皮连生《智育概论─—种新的智育论的探索》,《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4年第4期。

[6]皮连生《智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2版,P206。

 

 

 

 

顶(20) 查看评论(0) 点击:10894
留下评论

会员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