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远程服务

选择咨询方式

留言咨询

您可以通过网站留言板留言咨询您遇到的问题,我们将会在收到留言后尽快回复!

留言咨询列表 >>
预约视频咨询

您可以通过填写表格预约视频咨询,填写成功后我们会电话联系您

远程注意事项:
远程技术服务的严格禁止、解禁试行与自觉办好

一、元认知干预技术远程服务从严禁到解禁的历程

(一)严格禁止远程技术服务规定出台与历史背景

 

元认知干预技术的大面积应用始于19992002年在辽宁省鞍山师范学院大学生实验期间。当时的主要专业平台是鞍山师范学院应用心理学研究所,且由于研究所用新研发的高效技术培养出一批鞍山师范学院大学生心理咨询员协会会员们,再通过他们课外兼职做家教、接待校内外和外地来访者等模式,治愈了大批的学习障碍、抑郁症、神经症和一些心理上的疑难杂症。影响迅速扩展开来,在师范学院附近的一些浴池、饭店、超市、音像社、打印社老板和员工们都知道这件事。许多大学生心理咨询员同学经常自豪地说,他们在这些场合如何受到如何优待、夸奖,时而还会受到免费服务。

消息传到外地,很快就有了远程心理干预技术服务求助问题。

一是由于当时互联网络刚刚出现且功能很受限;

二是当时的技术研发水平和短期集训班(7天,56课时)培养出来的本科大学生技术不够成熟,做远程服务几乎是不会取得彻底解决问题的质变效果的。 

为了避免新技术应用的低效或无效,是当时严格禁止远程服务的根本原因。在我们身边经常会有些沾了点边儿就装成专家的个体商户,非常喜欢使用“远程”来照猫画虎,假装冒充。因为在远程服务过程中不容易被人们识破;传播面大,影响也大,一旦远程技术服务被模仿,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当时应用心理学研究所和大学生心理咨询员协会硬性规定:严格禁止任何人、在任何条件下为外地求助者做远程心理技术服务。

 

(二)元认知干预技术远程服务的个别解禁与试行

20027月,元认知干预技术研究组调入辽宁师范大学(大连)以后,被作为专门培养元认知干预技术方向硕士研究生(3年制,从入学就开始临床实践到毕业,培养在300课时以上)的主要课程。互联网、手机功能都有了进一步的普及和提高;专门学习元认知干预技术的研究生的临床技术经验也有了实质性地提高。这时候,极少数远在外地的求助者开始有了非正式的远程服务帮助。但也仅仅是试行性的探索,并不允许每个人都进行这种实验。

 

(三)办好远程服务至少要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

2012年,大连元认知干预技术研究所平台成立两年之际,我国有了专业临床心理技术治疗经验在5年(3年研究生临床实践和2年研究所临床实践)以上的临床心理技术服务的专业人员——她们就是大连元认知干预技术研究所的创办者马立丽、魏晓旭和王亮。经讨论同意在大连元认知干预技术研究所服务平台上正式开展远程技术服务。

这时候的元认知干预技术远程服务不仅被正式解禁,而且成为元认知干预技术研究所自觉办好的项目。但是并没有精力和时间正式地面向全国各地进行宣传和推广,只是作为大连元认知干预技术研究所应对求助者的一种补充服务窗口。

 

二、低资质机构为什么说远程服务能“一治就好”?

——低效技术与高效技术对“治好”标准的理解不同

 

曾有很多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越是成熟的、技术高效的机构反倒一再担心远程心理技术服务的低效问题,不敢轻意使用;而越是低资质机构越是信誓旦旦地说他们的远程心理技术服务是“一治就好”的?

如果一个机构要是以彻底治愈一名心理障碍患者赢得好的社会口碑为目的,那么就会明显地感到运用远程服务形式治好一名心理障碍患者是极不容易、难上加难的事情;如果一个机构只考虑如何赚到钱、以当前治疗效果对患者付的钱有一个相对满意的交待为目的,那么就会感到运用远程服务是“一治就好项目。说得直接些,就是这两种机构虽然都共同使用了“治好”这个词,事实上这个词在不同机构并不是同一个概念。

元认知干预技术是质变技术,这一点是和以往的国内外所有的心理治疗技术或疗法都有本质区别的。所谓质变技术就是说从一开始决定接诊还是不接诊的那一刻,就要预测患者的心理障碍能不能被彻底治好且不复发?有大批的求助者在心理障碍彻底治好后不但不复发而且会变得优秀起来的;还有少数人的心理障碍是要经历较艰难的努力和相对较长的时间和治疗次数才能达到彻底治好目标的。在彻底治好和刚刚算做是治好的状态之间,还有一个准“治好”的级别。如果没有经济、时间、家人支持等条件支持,不能完成后面一段时间的“扫尾”治疗工程以达到彻底治好目标的话,这个人也起码恢复了基本的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例如能上学、能上课、能参加高考且成绩不受影响;能上班、能交往、能胜任某种重要的工作岗位和任务等,并且在后来的元认知智慧人生中变得越来越好……在没有意外冲击、干扰情况下,逐渐走向康复的这种情况和治愈水平,我们就称其为达到了质变,但并非属于彻底治好。当然,这种质变水平上的基本治好的患者,不仅需要自己直面一定会有复发现象发生这个现实,还需要自己有一套应对复发而使自己在不是特别长的未来终于有一天“彻底好了”的元认知智慧技能。

例如原天津南开大学附中刘野老师从大连回到单位上班后,经历了3个月这样的自我继续调适,才算是真正实现了她个人评价认为的“彻底好了”的目标;辽宁大学王辰从正式治疗结束的主要功能恢复,到自己认为“彻底好了”的时间是两年。患者从治疗发生“质变”到彻底治好,再不会复发的过程中,需要做到虚心、用心、认真、努力、刻苦地学习、理解、应用这套防复发技术及其原理来解决自身出现随时出现的小症状、小波动、小动摇等。要做到这一点的话,在疗程中就要包括培养患者本人学会自我诊断、自我元认知调控——用强大的高效、积极元认知对抗、调控复发症状和促使自己在某些方面不仅功能恢复,还能够变优秀的元认知智慧培养。

用远程心理技术辅导把较重的心理障碍患者治愈到这样的程度,是极难的一件事情。这就是为什么大连元认知干预技术研究所对远程技术服务持一种慎之又慎的保守态度的根本原因。

 

三、用远程技术帮助“治好”较重心理障碍有多难?

——“治好”较重心理障碍指的就是发生根本性质变

 

事实上,那些较重的心理障碍患者即使是在地面条件下与心理咨询治疗专家面对面地接受治疗,彻底治好也是一件很有难度的大事。为什么要对求助者进行电话初诊?是要筛选出那些极难治好的患者,把不容易治好的实情告知本人或家属。大连元认知干预技术研究所的专职技术人员为什么在一个时期(例如几个星期)内只为一名患者进行治疗?为什么一天只能做两次临床治疗?大连元认知干预技术研究所的专职咨询治疗人员为什么像大学一样采用不坐班制度(没事不上班,上班不必按时到,休息时间完全由自己安排)?为什么某些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足够充分地掌握了元认知干预技术并临床实践多年以后,还要拜大连元认知干预技术研究所的专业人员为师?就是因为他们要教学、要评估、要开会、要写报道、要搞各种学生活动……他们的精力不能够像大连元认知干预技术研究所专业技术人员那么全部精力集中、高度集中、一心一意地治愈患者!由此可见,真正治好一名较重的心理障碍患者是一件多难的事情!

既然患者与心理治疗专家面对面地诊断、咨询和现场地进行放松暗示治疗训练想要彻底治好都如此之难,那么较重心理障碍在网上进行远程诊断、咨询与治疗效果会如何呢?如果所用的不是元认知干预技术远程技术干预效果又会如何呢?

既然这样,为什么大连元认知干预技术研究所还要开设远程服务窗口?实际上,元认知干预技术研究所的所谓技术高效,只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能对某些类型的求助者的心理障碍可以做到彻底治好。和其它心理咨询治疗方法相比,元认知干预技术在面对面诊断治疗中能做到“彻底治好”的患者约占来访求助者的86.4%;把达到“质变的患者也加在一起的话,可达到94%以上(2015年统计)。如果把那些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治好的患者放在远程服务条件下治疗,还能有多少比例的人能够被彻底治好?因此,元认知干预技术研究所的每一位成员怎能不对远程技术服务项目充满担忧和慎之又慎呢?

构成绝大多数人严重心理障碍症状主要因素是过高的焦虑情绪反应。彻底治好患者就是把患者的元认知智慧培养到完全能够自我反思、诊断、调控自身的症状思维及其情绪反应的程度。远程技术服务期间,治疗者没有办法对患者直接实施高质量的放松暗示训练,很难在与地面治疗相似的时间内为患者塑造出高质量的积极心态和相对娴熟的元认知智慧技能体系。仅仅靠认知干预建立起来的积极情绪状态兴奋度很难达到应有的高度,表面上看你是把某个症状处理了,事实上由于兴奋程度、牢固程度、自动化程度的不足,导致表面上看已经成功地解决了某些症状、问题、错误知识观念等,在稍后的环境中再一遇到刺激或挫折情况下,又死灰复燃、卷土重来。

表面上看,咨询治疗人员孤立地解决了患者的一两个、两三个心结、症状、困扰等局部问题,是可以和求助者及其家属交待得过去的。可是没过多久,只要求助者情绪一波动马上就会推翻前面所有的治疗效果而前功尽弃,这可怎么办?花了时间、花了钱、寄予了希望又失望的患者及其家属就会对心理学不满和说心理学的坏话。当这种不满的人多到一定程度时,便危及这个行业的存在。为什么大连元认知干预技术研究所的人最担心、最害怕远程心理干预技术服务无效或低效?因为他们在心理学研究生毕业之际,放弃了进高校工作的机会出来创业的时候,就已经把自己的人生前途都与心理干预技术服务这项事业、这个行业的兴衰牢牢地捆绑在了一起。只有这个行业活下来,变得日益美好,他们才有美好的明天!而急于用心理学赚钱和一心只想赚钱的人不但没有一个是真正成功的,这些没有真正成功的人客观上正在损毁这个行业的生存和前途。

心理干预技术服务行业要想真正地生存发展和拥有美好的明天,第一件事就是要澄清心理障碍的“治好”概念。心理障碍的“治好”就好比消防员救火,不能说有一百亩森林着火了,我能帮助你救下十亩就救出了十分之一。事实上只灭掉这十亩森林中的大火基本上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只要救火活动一停,其它地方的大火很快就会漫延过来。灭火要质变,要保证你救出的森林不再重新燃起大火。那么,你必须把百亩森林上的大火都灭掉。

界定心理障碍“治好”的概念时不能采用农民种地原则。一个懒惰的农民家有一百亩地,高兴了就种九十亩,不高兴了就只种十亩。反正种九十亩收获九十亩,种十亩收获十亩。也就是说,把心理障碍较重患者的症状孤立地去掉一个两个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更何况有许多种治疗方法连一个症状都消除不掉,竟然也搬上远程心理治疗窗口,其意义和结果就不言而喻了。

 

四、大连元认知干预技术研究所的远程技术服务

(一)大连元认知干预技术所远程技术服务的含义

对远程技术服务含义的界定是:由国家统招元认知干预技术方向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再上岗临床工作2年以上的或相当于该临床诊断治疗资质的专职临床元认知干预技术专职人员实施的,运用现代通讯技术帮助对远在异地的技术需求者提供技术帮助的窗口服务项目。

 

(二)有些类型的远程技术服务很必要,但效果很受限

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远程服务解决专业心理诊断治疗人员、教师和家长的临床技术学习问题时,所受限制较少,有时甚至可以忽略不计;通过远程服务解决学生的学科学习元认知智慧等问题时,在有父母辅助配合的条件下,也大多效果较好;通过远程服务解决心理障碍患者的诊断、治疗和彻底康复问题时,所受局限很大,效果十分受限。而且并不只是元认知干预技术才有这种局限,其它心理疗法在做远程服务时同样也同样克服不了这些局限。

在接待、初诊时预见到当前求助者运用远程技术服务将导致效果过低或无效时,要及时告知求助者及其家属,建议其改换其它技术服务途径或模式。

 

(三)向求助者公示各类心理问题技术解决效果的真相

——《远程元认知干预技术服务的问题类型与效果》

告知远程技术服务求助者:哪种类型的心理障碍问题,在远程心理技术服务过程中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效果,让求助者心中有数、有底,是保证远程技术服务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而有效的措施。在网上公示《远程元认知干预技术服务的问题类型与效果》等文献资料。远程服务接待和初诊人员要推荐和指导求助者查阅这些资料。

在上述推荐的《远程元认知干预技术服务的问题类型与效果》等文献资料里,把可能通过远程服务过程中,从不能接诊、能接诊但不能治好、很有可能治好、能彻底治好的各种求助问题类型分为ABCDEF六个种类,每个种类下面又分若干亚类。这种分类的意义与目的是告诉求助者们,元认知干预技术是以彻底治愈为目标的技术,也有通过远程解决不了的问题。

详见《远程元认知干预技术服务的问题类型与效果》

远程元认知干预技术服务的问题类型与效果

远程技术服务(或简称远程服务),有三个问题需要系统回答:

第一,远程元认知干预技术服务能够解决哪些问题,即有哪些服务类型;

第二,远程技术服务解决各种类型问题的效果如何?

第三,为了便于理解,以近年服务实际效果基本情况为依据,将各类问题解决难度的从最难到最易;从效果最差到效果最好,依次地进行了排序。

本文把远程元认知干预技术服务解决问题效果最差的问题类型排在最前面,把远程技术服务效果最好的类型放在最后面,一一加以介绍和说明。文中内容均以研究所在近年里临床技术服务的不完全统计为依据进行的初步总结和说明。随着远程服务实践的深入开展,日后必有大连元认知干预技术研究所的正式文件公布,那时以研究所正式公布的文件的阐述为准。

下文中的A类是指远程技术服务效果最低的类型,有的甚至是根本就不可能通过远程技术服务来解决的。依此类推,越往后排列的问题种类解决难度越小,效果越是相对地好些……例如F类就是最容易通过远程服务解决的问题类型,其中的多数问题甚至没有失败率可言。B类、C类、D类、E类问题的解决难易程度与效果,从差到好,依次排在A类与F类之间。

ABCDEF各类问题中,还有下一级的分类,各类远程服务难度与效果也依据从难到易,从效果差到好的原则进行分类,例如A-2类问题彻底解决的可能性小于A-3类。

临床心理诊断和咨询治疗是非常复杂的,时而也有意外情况发生,例如明明属于A类的极难解决的问题,却由于当事人责任心上进心强、意志坚定、虚心用心、深入钻研等原因;或因家属、亲人等正能量知识观念天天产生积极影响作用等等,却出乎意外地很快完全康复却不复发。但此类案例一般不会大于百分之十左右。

 

问题分类与效果如下:

 

A类:重心理障碍者初诊、咨询治疗效果与相关规定

A类远程服务主要是指对心理障碍相对较重的初诊求助者提供的元认知干预技术诊断、咨询、指导等远程服务。他们当中只有为数很少的求助者可能通过远程咨询治疗指导达到完全康复目标;其中的大多数求助者可以通过远程技术咨询服务对自身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心理机制、不同学科的观点与治疗效果、彻底治愈所需要哪些条件等,得到大连元认知干预技术研究所挂牌专业人员的诚实的、负责任的较为详细的真实答复,回答。但远程技术治疗服务一般不具备实现彻底治愈、完全康复的客观条件。

A类问题的二级分类及处理简介。

A1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其精神,对属于《精神卫生法》规定的精神“疾患”类求助者,在建议其到医院就诊前提下,回答其需要心理干预技术专家回答的相关问题。

A2类:或由于求助者的心理障碍确实严重;或由于某症状确实顽固难以消除;或由于求助者病程过久和接受治疗的历程较长,其症状对人格影响严重等原因,通过评估认定其通过远程元认知干预技术帮助其彻底治愈希望很小甚至不可能者,必须尽早说明“不容易治好”的实情;可以建议其采用地面治疗模式、到适合机构和找合适类型的专家等。

A3类:或由于近期才刚刚形成较重心理障碍症状;或由于当事人具备某种文化、科学知识或智慧、人格等条件优势;或本人参加过元认知干预技术地面短期集训班,并看书学习对技术相关原理有一定理解;或由于家庭成员具备某种相应的条件优势,使其心理障碍有可能通过远程服务促使其达到完全、彻底康复目标的求助者,可以试验性地采用远程元认知干预技术辅导促进其彻底康复。

B类:对学员、患者家属、学生家长现场技术操作培训

此类远程服务对象均接受过元认知干预技术短期集训班的系统培养,在已经不同程度地学习和掌握了元认知干预技术的前提下,接受元认知干预技术研究所专家的进一步远程技术指导与培训。这部分远程服务对象主要包括大连元认知干预技术研究所的在读研修生或毕业的研修生(经过202课时培养);短期培训班结业(24-32课时)的心理咨询师、患者家属、学生家长或中小学教师、大学心理健康机构专业人员和其他有志学习应用元认知干预技术人员等。

各类学员模拟临床现场技术操作的“手把手”式培训课程可长可短、可繁可简,完全根据需要者的实际,“量身定做”。 其远程服务课程的一般模式也是有的,在此仅以研修生培养的前4堂课培训过程作为示范案例,如下:

1堂课,通过网络远程进行导师-研修生-被试(相对于研修生而言称被试,即心理障碍求助者、学生等)进行现场会诊、对被试进行认知辅导等。远程指导教师在与研修生有过事先基本情况沟通前提下,直接与被试对话:临床诊断问询、解释和进行其它相关认知辅导。此时研修生和被试在同一端的电脑前,可以自由插话或补充等。

2堂课,不需要被试在线,只有导师和研修生在线,共同协商、制定治疗的技术路线。先由研修生扮演被试,接受导师的模拟性放松暗示“治疗”,以便知道导师是如何设计暗示指导语和输入给被试的;以及讲解为什么如此设计和答疑等。

3堂课,再由研修生再扮演治疗者(刚才为自己实施暗示“治疗”的导师),这一次由导师扮演被试,研修生扮演“治疗者”对导师扮演的被试进行模拟式放松暗示“治疗”。目的是使导师知道研修生的治疗实际操作设计是否有效?是否符合规范?或存在哪些问题等。放松暗示治疗后,导师对研修生刚才的操作做出评价与指导。

4堂课,由研修生独立操作对被试(患者或学生)的技术干预实操——为被试进行放松暗示治疗。此实践作为操作自习课,不计指导教师的工作课时。

5堂课,研修生向导师汇报独立治疗操作情况,答疑指导和拟定下一步临床工作方案。

是否需要第56……堂课的继续辅导,依据研修生拥有的一对一辅导课时多少和如何分配合适的实际情况,由师生双方共同商定。

心理咨询师学员、学生家长学员和教师学员等,在接受过短期(一般3-4天)的集中地面培训以后,在遇到一例临床案例时,建议和提倡运用远程学习元认知干预技术临床操作辅导模式,把临床技术操作练熟、练好。均可在挑选适当难度、适当问题类型的被试来访者前提下,参照上述研修生课型接受远程技术辅导。

B类问题的二级分类及处理简介。

B-1类:对心理咨询师学员的远程技术辅导。心理咨询师参加过3-4整天元认知干预技术短期地面集训班,其结业后可以带自己的来访者或患者申请远程元认知干预技术临床操作辅导。

近年来的远程技术服务实践表明,心理咨询师学员培养成功的概率并不比有文化的学生家长和中小学教师培养成功率更高。主要是因为知识学习的负迁移效应所致,即多数的心理咨询师过多地学习了并不属于科学心理学的所谓心理治疗方法,容易干扰科学心理学的学习效果。这种负迁移效应往往导致一些心理咨询师们滥用各种非科学但有趣的治疗方法,往往导致治疗思路偏离问题或杠杆解。

B-2类:元认知干预技术短期地面集训班结业的家长或在职教师等学员,针对学生具体的学习分心、偏科、学业倦怠、懒惰、拖拉或厌烦等学习行为障碍;人际关系过敏、性格修正、失眠等人格心理行为发展问题,希望能够在大连元认知干预技术研究所专家指导下,学会进一步地实施技术干预技能。一般会通过由远程指导教师-学生家长或教师-问题学生三方组成远程网络诊断、认知辅导和制定干预方案会诊活动来实现目标。

对学生的普通心理问题进行技术辅导,只要是学生本人有动机、积极配合,此类远程技术服务容易取得相对明显效果。

B-3类:研修生远程技术诊断与治疗操作辅导。

大连元认知干预技术研究所培养的研修生是至少经过一次以上短期地面集训班(24-32课时)基础理论与技术培养的大中小学教师、心理咨询师或有大学学历的学生家长等,被录取后又经过研究所48课时的地面技术操作培训,然后还要接受以导师的一对一辅导为主的一百多课时的专业培养。在读研修生的前期专业培养起点高,每人都有一名以上的专门导师随时帮助其把关和指导,效果会明显地好于咨询师和学生家长暨老师的远程技术辅导。

研修生的远程服务教学既可以患者的彻底治愈为质变指标,也可以研修生学会技术和取得临床经验为质变指标。当研修生有了独立完成的把握时,导师可以离线,由研修生本人在当地用地面辅导完成最后临床干预任务。

 

C类:为来访者治愈后防复发设计的多疗程技术帮助

来访者在大连元认知干预技术研究所经过了系统的诊断治疗初愈后,为了应付彻底康复历程中出现的小复发、小波动和各种小问题,采用远程式第二次、第三次或多次的小疗程;有的来访者在彻底康复后也会选择这种不定期的远程技术服务实现进一步的性格优化或学习、工作能力提升等。所谓小疗程一般是指愈后补强型或巩固型的2-10次不等的非必须性后期巩固疗程。每年约有1-3%左右不等的患者在第一疗程结束后,坚持后续补强型小疗程技术干预达六七次之多,患者从康复到优秀、再到学业或事业成功、成才!本质上就是把当年天津南开大学附中刘野老师和辽宁大学王辰等愈后的使自己彻底康复和变优秀的自我调适过程变为了由研究所专家人员的远程服务过程。最近几年,随着90后青少年、大学生、研究生们“闹父母性格”潮的形成,使用治愈后增强小疗程的人数与次数都有逐年增加趋势。

 

C类问题的二级分类及处理简介。

C-1类:频繁复发“闹父母”的“孩子性格”症状诊断与干预

所谓“孩子性格”指的是患者本来已经长大成人,只是在父母面前就下意识地将自己处于相对地孩子地位,容易表现出从小养成的耍小孩子脾气习惯闹父母的行为。

由于患者焦虑情绪反应尚高或尚未彻底康复,因此在父母面前耍小孩子脾气不当一回事且与焦虑情绪高有关,在父母看来就是一种复发;在心理治疗专业人员看来就是一种与性格相关的典型症状。治疗上一定要按症状来治,治好了表现为性格变好。父母亲常常不知所措,需要远程技术指导,需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正确理解“孩子复发”症状与普通症状不同,“孩子”本人往往并不认为有什么不好,只是在父母面前撒撒娇或“宣泄”一下而已。需要重新塑造“孩子”的价值观念、性格,逐渐诊断出并消除其残留的心理障碍症状因素。

频繁复发“闹父母”的青少年学生同时具有错误价值观念、短板性格和抑郁症或神经症残留症状等因素,后面的技术干预介乎于心理治疗与思想教育之间状态,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难度。

近十几年来,由于传统文化的破坏和西方教育理念的侵蚀,为数不少的我国中小学生、大学生、研究生、留学生乃至不惑之年的白领员工形成了这种“闹父母”性格。不认清本质,只是单纯地当作性格问题来解决或只当成症状来治疗,都容易导致效果上的局限;效果局限本身又容易导致父母误认为是“旧病复发”的顽固性,进而影响其对彻底治愈的信心。

这里所说的“闹父母”不包括近年才较多出现的某些对父母毫无尊重和同情,完全无视父母意见、感受且随时可能肆意对其谩骂甚至殴打;随心所欲地拒绝或中止治疗的“闹”父母青少年。这类青少年问题的解决,有待将来国家出台相应的由司法机构与心理技术机构合作的新型机构或服务模式来解决。

 

C-2类:对治愈后再出现复发时的以巩固前期治疗成果为目的的远程服务。

进一步辅导其自我应对复发症状的元认知智慧技能:自我诊断、自我干预;正能量知识观念的寻找、补充、强化,促进其所获得的积极、有效的科学心理学知识转化为技能、观念、性格、信念等。

这部分患者往往在人格、文化、元认知智慧等方面相对地弱于天津刘野、辽宁大学王辰,在治愈后回到工作岗位或学习岗位遇到问题时,需要当初为其诊断治疗的专家再次进行深入地人格诊断,检查在前期治疗过程中疏漏了哪些症状点或人格缺陷等,有针对地设计向彻底康复与优秀目标发展的技术路线及其临床暗示操作程序等。

C-3类:处理治愈后剩下的顽固症状或问题“小尾巴”的辅导

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每年约有3-5%不等的求助者有一般人身上极少见的顽固症状表现,在地面治疗期间虽然未能彻底解决,却已经不妨碍其上学、上班、办事和人际交往等基本心理功能与社会功能的发挥。由于请假时间限制等原因或其它原因,在基本康复的基础上,在患者已经知道其治疗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结束主要疗程后采取迂回措施逐渐解决,效果大多较好。例如有些需要当事人的性格在变得大器、粗心、坚强、自信以后变得很容易处理;有的则通过进一步培养当事人直接与该症状进行对抗的智慧与技巧;有的则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建立战胜症状的信念等。

C-4类:提升患者或问题学生的家属、父母、老师的远程服务。

有些患者的康复和学生问题的解决,需要特定的家庭、学校班级等小社会环境支持。通过帮助其家属、父母、老师等人的适当技术培训,使他们完全理解和透彻地懂得心理障碍彻底治愈或新症状、新问题解决所需要的小社会人际关系环境,时常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有条件的家庭和小社会环境进行适当的元认知干预技术普及培训是容易做到的;培养其家属或有文化父母和教师学会如何诊断、干预和应对的技术路线、正能量知识等做法,近年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

元认知干预技术治疗过程中,提倡有文化的患者父母在陪伴孩子治疗过程中亲自学会元认知干预技术,不仅可以大大缩短疗程,而且对于孩子后来的彻底康复、人格变优秀等环节的工作都会做得更好、更彻底、更深入。

C-5类:民族优秀传统人格品质与元认知智慧技能的技术化塑造

在心理健康、学习能力、人格系统基本正常甚至相对优秀的前提下,为了使婴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等向更高成才目标发展,进一步塑造其更高水平目标的人格品质与智慧等,例如天才学生必备人格、领袖必备性格、创业者必备性格、创新者必备性格,以及能够提升其学业、专业的其它元认知智慧等。这是所有远程服务对象中最容易成功和效果最好的一类。

 

D类:日常生活中心理困扰的广谱技术解决

元认知干预技术与传统心理治疗方法的本质区别之一,便是其解决心理问题的功能广谱性,即元认知干预技术除了心理诊断治疗功能以外,还能够广泛地运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许多困扰人们性格修正、习惯改变、生活质量提升、能力效率增强、成功成才目标实现、家庭或工作岗位幸福感等方面大大小小问题。

在解决日常生活中大大小小麻烦或困扰时,科学诊断是高效技术解决的前提。元认知干预技术是科学心理学,是以行为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科学规律为工具的。而与之相关的某些心理疗法不能够运用于解决人类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或效果很差,原因在于其诊断不够科学;诊断不够科学说明其理论体系不够科学或存在严重局限。

前面提到过抑郁症、神经症患者康复后变优秀问题的技术处理,与这里的日常生活问题的诊断和解决技术操作很相似,甚至可能重合。因为他们变优秀的根本原因就是普通人受困扰而靠意志和聪明不容易解决的大大小小问题,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治愈后处于康复过程中的患者们往往可以解决,这是因为他们在治疗自身的抑郁症、神经症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掌握了元认知干预技术。

D类问题的二级分类及处理简介。

D-1夫妻关系中感情、性格、习惯、矛盾冲突、两性关系等类问题的科学诊断与技术化处理。

D-2亲子关系中各种问题的科学诊断与教育的高效技术化处理。

D-3亲友、邻里、同事、上下级关系的科学诊断与高效技术化处理。

D-4日常生活中的小心理障碍:如性格内向、敏感、人际交往放不开、发言或演讲紧张、减肥、戒烟、厌食、偏食、书写痉挛、社交困难等问题的科学诊断与高效技术化处理。

 

E类:中小学生学科学习能力诊断与培优辅导

——远程辅导需要学生与家长或教师同步培养

学科学习能力诊断与培优辅导技术体系以《学科学习困难诊断与辅导》(金洪源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0月版)和《提高学科学习能力的元认知策略与培养》(马立丽、金洪源编著,辽宁科技出版社,201512月版)为教材蓝本。这两本书的基本理论框架是基于美国当代认知学习理论的当代主要研究成果,秉承了我国华东师范大学皮连生教授《智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中的智力知识观理论之灵魂,也不乏对美国奥苏伯尔的《教育心理学》、艾伦·加涅的《学校认知心理学》等著作中的认知学习理论的学习和借鉴。

尽管如此,学科学习能力诊断与辅导技术体系中的核心关键内容,还是基于元认知干预技术研究组成员在不同时期取得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突破性创新研究成果。例如20世纪80年代,运用相似论原理解释同化学习论机制的研究,不仅解决了当初同化学习原理没有人学得懂的难题,更解决了对某类学生的学习能力现状进行初步诊断的难题。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运用知识表征原理解释顿悟和灵感机制研究的完成,使中国元认知干预技术体系中的认知学习论本质地区分于国外的认知学习理论,其成了一门能够运用于诊断中小学生学科学习能力发展现状与有效辅导的完整技术体系。于是才有了后来几十年间的引起全国教育同仁们瞩目的发展和成绩。

从大连元认知干预技术研究所刚一成立时起,就成立了学科学习能力诊断与辅导技术研究室。在不断地进驻中学开展技术服务和为全国各地举办元认知干预技术培训过程中,学科学习能力诊断与辅导技术在得到广大教师、学生及其家长们欢迎的同时,也得到不断地完善与发展。

E类问题的二级分类及处理简介。

E-1婴幼儿早期学习行为与学科知识埋伏策略远程指导

E-2小学生学习困难行为与思维远程诊断与辅导

E-3中学生学科学习行为与思维的远程诊断与辅导

E-4大学生学习障碍、学校适应与发展诊断与辅导

E-5考研学生的学习效率与策略远程诊断与辅导

 

F类:学会驾驭灵感、顿悟的元认知策略培养与辅导

——创造力形成潜意识机制的理解与实践应用

随着元认知干预技术的诞生与普及应用,“灵感可遇不可期”的自发形成创造力时代,在掌握元认知干预技术的一代人中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由于元认知干预技术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创新思维过程中顿悟、灵感思维形成的潜意识心理机制,自觉培养调控自身创造性思维的元认知智慧技能已经成为可以通过临床技术干预实现的现实,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大学生、研究生、科技工作者、企业家及创业人员在面临重要奋斗目标、重大研究任务、关键机遇、有价值的课题等时刻,完全可以不再忍受诸如“山穷水尽疑无路”、“江郎才尽找不回当年感觉”、“志大才疏,空有愿望没有思路”、“心有余力不足”、“越着急越没有灵感”、“老虎吃天不知从何处下口”等等困扰,而是实实在在地自我驾驭灵感、调控思维状态,沿着创造思维的曲折路线,一步一阶地走向成功的目标。

F类问题的二级分类及处理简介。

F-1大学生、研究生、科技人员等在竞选、竞聘面试、科研攻关、创业、写作等任务面前驾驭灵感元认知能力的评估分析;自我培养、调控灵感、顿悟思维的元认知智慧技能的培养与培训等。

F-2企业家、领袖人才、创业者、优秀员工等成才、成功目标、技术路线与灵感调控策略的诊断与技术化培养。

F-3低学历创业人员的成才技术路线与实现成功目标的灵感评估、调控、积累的元认知策略与自我培养等。

 

由于元认知干预技术治疗过程中处处考虑患者及其家属的文化程度和原有性格品质优秀程度等因素的重要作用,有些完全不懂心理咨询治疗技术的人便借此现象错误地将元认知干预技术解释为只适合对有文化的人和人格优秀的人进行治疗,而不容易治愈文化低和没有文化的人,这是元认知干预技术的致命局限。

真正有临床治疗经验的人都能够正确理解元认知干预技术的上述局限:

第一,并不是说只有元认知干预技术治疗对没有文化的人和人格发展不好的人效果不佳,而是所有的文化程度低和人格存在问题的人的心理障碍,无论是用哪一种治疗方法效果都不佳。

第二,元认知干预技术治愈的文化低、人格存在缺陷的患者的人数和治愈程度,还是远远高出其它心理治疗方法很多很多。

第三,许多不科学的心理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无论是治疗有文化的人还是治疗没有文化的人;治疗人格优秀的人还是治疗人格有缺陷的人,效果都很差;有的人甚至就从来没有治好过任何一个人;有的专家讲课连一个彻底治好的患者的例子都举不出来,因此也就不知道自己的治疗方法究竟有没有局限。

许多家中有心理障碍患者的人都知道,这才是心理治疗领域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