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新闻详情

刘野老师的重度抑郁是怎样被彻底治愈的?——心理障碍的形成和治愈本质上都是学习的结果

作者: 金洪源 新闻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年第8期22页 发布时间: 2014-06-21

2012年11月23日《天津日报》记者在一篇题为《一个抑郁症女子的康复历程》的长篇报道中这样写道:“能够战胜抑郁症,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战胜之后,又能站出来帮助抑郁症患者,更是了不起的人。央视名嘴崔永元站出来了,天津又站出一个刘野。”

2012年5月16日,《大连晚报》记者张晓帆首先报道了刘野助人摆脱抑郁的事迹。紧接着,《家庭主妇报》、《现代女报》、《妇女生活》杂志、新近出版的《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一书以及各有关网站等都曾报道刘野老师的感人事迹,一时间影响波及全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一、刘野说抑郁症治疗要是对了路子其实很简单

2012年之始,就在多位久治不愈的抑郁症患者在网上宣布着自己生命的末日的时候,曾经患过重度抑郁障碍的原南开大学附中英语女教师刘野,她真名实姓地挺身站出来,告诉那些和她当年一样痛苦和绝望的病友们——她当年深陷重度抑郁泥潭,久治不愈、多次自杀时,由于找到了好的治疗思路,被一名正在辽宁师范大学读书的小研究生一治就彻底好了,再未复发。她把自己彻底走出抑郁,重返工作岗位,恋爱、结婚、成立幸福家庭的真实经历、感悟和方法无私地成功传授给了一位又一位绝望中的抑郁症网友,使他们不但成功地走出抑郁障碍的泥潭,而且个个以优秀者的形象成功地重返学业、职业、交往和婚恋的幸福生活殿堂。

人家得了抑郁症、神经症都保密,刘野老师却说:“如今心理干预技术已经大大地发展了,抑郁症、神经症就像头脑‘头疼脑热’一样好治,何苦还要隐瞒?”   

那么,当年这位年青女教师的重度抑郁障碍究竟是怎样被正在师范大学的小研究生彻底治愈呢?是不是有导师的精心辅导,有专家们的细心策划,由一名小研究生出面作秀呢?

 

二、小研究生治好重度抑郁的台前幕后之真相

2006年,刘野老师刚被发现其患抑郁症时,全校老师排班编组轮流监护,防止其自杀。她在天津、北京都治过,病情仍然一天天加重。到了11月份,舅舅带她来到大连辽宁师范大学求治。接待她的是本文笔者带的在校就读的硕士研究生王小楠同学。当年的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常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心理障碍患者,对刘野并没有做格外安排。当刘野刚到大连时病情正重,吃饭难咽下,洗潄难自理,起床困难,拒绝治疗,负责接待的研究生也就没有给她预约导师出诊,也没向导师汇报此事。

当王小楠从家属那里得知刘野的临床症状表现以后,从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角度看是很容易治好的那种类型。她就打电话向刘野解释她发病的原因及其治疗方法思路,还激将刘野说:“你怎么连试都不试一下?”于是,刘野就来咨询中心让王小楠给“试一试”。13天后,刘野治好病回天津上班了,王小楠向导师汇报说:刚刚治好了一位在天津、北京权威专业机构治疗过的重度抑郁患者,她要再多申报一项A级临床治疗技术成果。

A级临床治疗技术成果是什么?在辽宁师范大学有这样一个专门认可和鼓励研究生临床治疗心理障碍的文件——《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临床治愈心理障碍技术成果评估标准》,其中明确规定,凡是在省级以上医院和其它相应级别心理咨询治疗机构未能治愈的抑郁症、神经症、分裂症以及学习障碍患者,被辽宁师范大学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方向研究生彻底治愈后经跟踪证明没有复发的,可评为A级临床心理治疗成果,并颁发《A级临床心理治疗成果证书》。王小楠同学于2007年5月共申报了10项A级成果,刘野案例仅是她的10项成功案例中的一例。2005年9月和王小楠一起入学的05级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共3人,他们共申报A级技术成果39项,另有B级成果16项。

2008年10月12日,王小楠以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身份在第五届世界心理治疗大会报告了刘野治疗的案例及其方法与效果。和她一同作系列专题报告的还有辽宁师范大学的另外两名研究生和导师;还有美国迈阿密大学王爱民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刘兴华副教授也从不同角度报告了他们来辽宁师范大学考察时亲身经历的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在治疗强迫症、抑郁症和癔病性瘫痪的过程和效果。大会两位特邀嘉宾之一、美国波士顿大学焦虑障碍治疗研究中心主任大卫·巴洛(David  Barlow)寸步不离地和辽宁师范大学师生们一起,认真听取报告,深入入讨论交流。他对王小楠和她的同学们小小年纪能够取得如此出色的临床心理治疗效果赞叹不已。

 

三、高效心理干预技术只因换了一种思维

——不能只换思维方法,更要换思维内容

 

㈠换一种思维,抑郁症神经症就不再是世界难题

当年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让他的一位聪明的助手求出一个电灯泡的容积是多少?这位精通数学的助手用上深奥的数学公式展开了长长的计算过程。爱迪生见此情景,便亲自动手,拿过来一个空灯泡盛满水往有刻度的量杯中一倒,灯泡容积数据就出来了。爱迪生只是换了一种思维的途径。

抑郁症、神经症等“神经功能”损害现象的高效解决,不仅要换思维途径,还要换思维内容才行。换思维途径就是在医学生理学和神经生物学的路上既找不到抑郁症、神经症形成的原因证据,也找不到高效的方法时,就要考虑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寻找。以刘野的两个症状为例:

1、有一次在教室里,一名学生指着英语书上的一个单词问刘老师说:“老师,to到底是什么意思?”她竟无言以对。

2、有一天,当一位学生家长在校门口遇到刘老师的时候,热情地说:“刘老师,我是你们班××同学的家长。这孩子在你们班表现得怎么样?”刘老师满心想回答家长的问题,却连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从医学角度一看,这种“心理功能受损”现象肯定是某根神经生理损坏了,至少是“神经功能失调”吧?可是,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说:所有的心理障碍者的“神经功能失调”也同时都是一种潜意识心理过程。“神经功能失调”找不到原因和高效解决的办法,而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则从自己的新潜意识心理过程的理论中既找到了抑郁症、神经症形成的心理内容结构上的原因,又找到了高效解决办法的。

㈡心理学要换思维内容才能找到高效治疗技术

——许多低效心理学概念容易导致低效治疗误区

1、几家报道中都说刘野刚刚参加工作时的“压力”导致了她的抑郁。我们把压力概念换成焦虑情绪,即工作压力本质上就是一种一到某工作情形下就自动产生的焦虑情绪。是这种焦虑情绪“损害”了刘野的思维过程。

2、刘野在回答学生和家长的问题的思维过程本质上是用检索大脑已有知识回答问题的过程,这样就容易理解她的症状是如何发生的了。人们从大脑中检索已有知识形成思维的过程是潜意识的心理过程。她为什么不用检索到的知识来回答学生和家长的问题呢?

3、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对潜意识心理过程的定义是:未被意识到或意识到了也调控不了的心理活动过程。即刘野本来能够回答他们的问题,但是她做不到,这是一种焦虑情绪在作崇。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研究表明:当人们的焦虑情绪、恐惧情绪升高的时候,其思维检索知识的方向只朝向担心、恐惧、忧虑方向检索消极知识进入思维。例如20世纪70年代的一位下乡知识青年在半夜里被噩梦吓醒了!恐惧情绪使他从大脑中检索出这样的知识来思维——“地主分子会不会潜进知青点来杀我们?青年点房门闩得一点不牢固,坏人很容易进来……”当代大学生半夜里被噩梦吓醒时检索到思维中的来的是另一类知识:“会不会是我们同学中也有马家爵一类的精神病患者潜入房间里来杀人报复?同寝室里住6个人,说不定谁把钥匙落在坏人手上……”

这里表现出来的情绪性的单向思维就是在噩梦引起的恐惧作用下,他们检索来的知识都是关于房间可怕、会有危险这一种性质的知识,这时的思维就满脑子全是危险、不安全……一时难分真假。但是,当他们恐惧情绪消失以后,他们的思维才会朝着积极方面检索知识进行思维,这时会想到:房间里住这么多大男子汉怕什么?只是我自己在怕,其实没有任何危险……。

㈢看看刘野重度抑郁思维过程是怎样形成的?

刘野在面对同学、学生家长说话的时候,大脑中升起的是高水平的焦虑情绪(后面再说这种情绪是如何形成的)。高度焦虑情绪引的单向思维就是专门向“爱担心”;“不放心”;“好像还有什么不妥的地方”的方向上检索知识,当这些知识进入评价自己要回答学生和家长谈话内容思维时,就是觉得自己的哪句话都说不妥,都好像有问题。此种情绪性单向思维过程就是地道的抑郁、强迫症和其它焦虑障碍者的症状思维过程。因此,这些患者就常常表现出不应该有的担心、疑虑、不放心、放不下等等症状,令常人无法理解。

而这种思维现象是潜意识的,是她自己意识不到也控制不了的。于是,她迅速陷入工作岗位难以胜任的危机当中,逐步发展到了重度抑郁状态。

 

四、抑郁症、神经症都是大脑后天学习的结果

——科学解释和高效改变潜意识的理论突破

 

经过研究生同学短短几天的治疗,刘野就基本治好了,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她不仅能在对答如流地回答问题,还给辽宁师范大学准备过英语六级的研究生们作了一场考试复习辅导课,听课的研究生们都夸刘野讲得好!这时的刘野终于相信自己没有任何一根神经是“病着的”,也坚信自己的潜意识心理障碍形成于一种无意中产生的学习过程,还知道如何最后彻底康复和防止复发的方法,这种能力称作元认知智慧,即自己对自己心理(重点是潜意识心理)的认知和调控能力。

刘野对自身的心理障碍的形成和治疗的元认知智慧主要包括以下关键知识和技能:几乎所有心理障碍的潜意识心理活动过程都是以条件性情绪反应为核心、关键因素的。理解和控制住了条件性情绪反应,心理障碍就变得不再可怕了。条件性情绪反应是什么?高中生物课本介绍了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当食物被放进狗的口中以后,狗会产生唾液腺兴奋而分泌唾液;此时,实验者摇响铃声与狗的因食物产生唾液分泌的兴奋结合,数次练习以的一,只要狗一听到这个铃声,即使其口腔中没有食物也会产生分泌唾液的反应,这就是条件反射。一听到铃声就分泌唾液,是生理条件反应;一听到铃声就想到进食,是认知条件反应;一听到铃声狗就愉快、兴奋,是条件性情绪反应。

刘野老师心理障碍形成的最初阶段,就是形成于这种条件性情绪反应的作用。在她刚一上班时发现自己和师范院校毕业的老师不同,没有学过教育学、心理学,于是产生了很高的焦虑情绪。当她带着这种焦虑情绪看见“学过教育学、心理学的老师”批评学生能说许许多多的话时,她在焦虑情绪驱动下产生了单向思维——“学过教育学、心理学的人批评一个学生竟能说那么多的话,我没学过教育学、心理学,到了和学生说话时可该怎么办?”这时,需要“和学生说许多话”的场合、情境(相当于铃声,以S代表之)和她的看见“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老师批评学生”时产生的那种过敏的、偏高的焦虑情绪(用E代表)之间建立起一种条件反应。当她再一面对需要和学生说许多话的场面时(相当于铃声的S刺激)时,便条件性地、自动地产生一个偏高的焦虑情绪反应(E反应)。她的焦虑情绪一升高便又产生一个焦虑性的单向思维——觉得自己准备和学生说的哪句话都不妥当,都不像学过教育学、心理学的人说的话;于是产生了对简单的问题也无言以对的尴尬行为(障碍行为,以R代表之)。在S-E-R之间的条件反射稳固地形成以后,便迁移(也称泛化)效应,即“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井绳弯曲的样子被当成蛇而产生恐惧;在需要回答那名学生、那位学生家长问题的场合,就觉得自己准备要说的任何一句话都不妥当,都说不出口,都不像学过教育学、心理学的人说的话……于是,无言以对。

 

五、刘野治愈后再不复发的秘诀是什么?

——全新的元认知概念与元认知干预的技术

 

刘野老师的抑郁障碍为什么治愈之后再不复发呢?

这得益于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有一个关键的技术环节,就是治疗者必须要把技术原理、技术操作都转化为患者的元认知智慧——也就是通过治疗过程使患者对自身心理障碍形成原因、原理、复发时思维、自我诊断方法、应对方法等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并且内化为操作技能。刘野老师自己也承认,她回天津上班后真正好起来是在3个月以后。这期间,她每天会发现自己还有细微症状,刚一出现就进行自我诊断和调适;她知道自己为什么过去越治越重;也深深地知道做哪些事会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好和有一天彻彻底底地好起来。

刘野老师获得的这种自己对自己的心理现象进行觉知、反思、监督、调控和指导的知识技能被认知心理学家称作元认知。所谓元认知其本质是意识以知识为工具对自身心理现象实施认知与调控的心理活动过程。人们到哪一家的心理咨询和治疗过程都会获得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呀,为什么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治疗中获得的知识才能保证其不复发呢?这是一项心理干预技术高效还是低效的关键之一。

例如美国的早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元认知概念,其定义为对自身的认知进行认知和调控的过程。把这个元认知概念给了患者,他们就只知道如何调控自身的认知过程,而不懂得如何调控情绪、人格和潜意识心理过程。把此元认知概念给了治愈的患者就不会产生防止复发的效果。

例如精神分析心理学会把刘野的症状说成是童年(三、五岁)时恋父欲望未得到满足所产生的焦虑被压抑在潜意识中,待其长大以后面对困境时便产生了退行效应,即她的心理年龄又退回到童年三岁时期。患者可能会为此解释感到惊奇、神秘和合情合理——只有三岁的小女孩儿才会在回答中学生的“to到底是什么意思”的问题时尴尬无言;在回答学生家长的“我的孩子表现怎么样”的问题不知所措。但是这个知识不可能彻底消除刘野大脑中的一个个的抑郁症病灶程序,也不可能建立起防止治愈后复发的高效自我心理干预技能。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给刘野老师的是科学的、系统的、高效地消除抑郁症状和防止复发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她可以亲自掌握和运用这些并不复杂的知识和技能随时使自己情绪放松下来,通过想象引发自信、自豪情感(以E`代表新情绪),使她再想象或直接面对需要与人交流的情境或场合(S),让她想象与人成功交流或实地与人交流(R),她大脑中的障碍随时可以被她自己设计的程序替代。这就是刘野治愈后再不复发的技术秘密所在。

 

顶(51) 查看评论(0) 点击:33113
留下评论

会员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