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新闻详情

有一种幸福叫成长(四期研修生陈万琼晚课分享稿)

作者: 陈万琼 新闻来源:  发布时间: 2019-10-19

                 有一种幸福叫成长

 

各位老师、前辈:

    我是陈万琼,来自湖北宜昌,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三峡大坝所在地。

    很高兴,也很荣幸今天能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我是四期研修生中提前毕业的学员之一,我的导师魏晓旭老师要求我讲一讲研修生这一年的学习、成长经历。我想,遇到元认知,我是快乐的,幸福的,与老师们分享我的快乐和幸福产,进步和收获我特别愿意,那么,我用元认知学科学习的原理分享我的五点感受。

 

一、珍惜——积极情绪

 

就在刚刚过去的九月,是一个让我倍感幸福的9月。先后干预的7人以新的状态开始了他们生活和学习。

2位休学一年多的高三女生顺利通过高考,9月到大学报到了。1位重度焦虑伴抑郁的初一女孩顺利复学,状态非常稳定积极。一位重度焦虑的企业高管消除症状,重塑性格后,9月重返职场。一位严重厌学六年级女孩进入初中后爱上学习。一位小学四年级男生非临床干预上课走神后变成专注的好学生。一位小学一年级6岁男生,干预后由老师眼中的“多动症”变成了遵纪守规的好学生。

这一年里,我做了25个个案。年龄最小的只有6岁,最大的52岁。这些来访者既有不良学习习惯,厌学、偏科,考试焦虑等学习障碍生,也有无责任心无上进心的价值观扭曲学生,更有医院诊断的惊恐障碍、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疑病症等心理障碍患者。

是什么让来访者如何信任我,把对改变与重生的希望托付给我?不是我有多能干,而是因为我有元认知。

是的,我认为,在当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门心理学像元认知一样,把人类不可捉摸的心理现象化繁为简,用潜意识条件性反应精辟地表征出来,而且,它还找到了最简便,最有操作性,最高效的对人的潜意识进行重新构建的方法。在我的心中,元认知不仅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更是人类心理学的伟大发现,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颗璀灿明珠。它一定会有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熠熠发光的一天,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所以,每当来访者感谢我时,我都会发自内心地说:你们要感谢的是元认知的研发者金洪源教授,以及它的研究者和传承人。没有他们,再好的咨询师也帮助不了你。

我常对自己说,我们这些遇到元认知的研修生,是何等的幸运,如同遇到天上掉馅饼的神话,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不学透学精这项伟大的心理学成果。这既是对来访者的负责,更是对人类文明进步成果的珍惜与尊重。

 

  • 学习——埋伏知识

   第一个来访者是一名因重度焦虑而休学的重点高中男生。在边学习边摸索中我开始了我的第一个咨询。这个男孩今年2月返校复学,至今8个月,不仅没有复发,而且从休学前班上倒数第一,变为返校一学期后的期末考试中正数第一名,性格也由浮躁、自以为是、急功近利变得了沉稳、踏实、自律、勤奋、上进的“天才生”。

在钻研技术的路上,我下了很多笨功夫。

元认知有太多的学习资源。六本专著、两个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千聊中元认知专委会论坛、研修生论坛里丰富的讲座,都是那么有实战性的指导文章和案例分享。

我下载了元认知专委会论坛的文章、音频,下栽了中国知网能搜索到的有关元认知的文章,我收集了元认知几个官方微信中的文章,一一分类整理在“百度网盘”中,我利用早上洗漱、上下班路上、上班空闲时,晚上运动时所能利用的一切时间,一遍一遍反复听,一篇一篇反复研读。很多讲座,我听了近10遍了。每一遍都有收获和启发。

元认知绿皮书,黄皮书我已经读过四、五遍了,但每接一个个案,诊断后我都会再一字一句地重读其中与来访者症状有关的章节。我会把书中、论坛中有关此症状文章再读再学。元认知是科学心理学,其专著中的每一句都是研发者理论的归纳,实践的总结,来自多年的探索。每读一次,我都深深地感叹,书中的每一句都是那么有用,那么有指导性。

第一次干预失眠,我重读了绿皮书和黄皮书中的相关章节,又重新研读了公众号上解西运和胡海英两位研修生的案例报告,反复听了〈千聊〉中董春杰老师的案例分享,并把她公开的一段程序录音一字一字敲成文字,反复揣摩她们在诊断和干预操作上的思路和方法。

去年国庆节培训期间,马立丽老师讲座中示范了一次干预过程,我把所有内容一句一句敲成文字,一句一句琢磨情感组织者的设计,程序的写法。

今年六月,我陪来访者去大连观摩学习,我每天都详细记录了导师的咨询内容。晚上回到宾馆后在电脑上整理成文字。观摩结束后,我写了一篇完整的观摩总结,提交给导师。

研究所的导师们和研修生前辈们是无私的,把他们在实践的探索经验毫不保留地奉献出来,这是巨人的肩膀,是我们前进的阶梯,我们只有踏着它们一步步往前走,才能走得稳,走得好。

 

  • 专研——精准表征

预约导师的远程会诊后,我特别珍惜,我把收集到的信息从症状表现、个性特征、亲子关系,成长背景几个版块整理出来,同时我会写出自己对个案的初步诊断,并明确提出最需要导师指导的方面。

有时遇到细节上的困惑,挑战,我也会联系副导师,以及有经验的研修生前辈们,向他们虚心请教。在自己对下一步咨询没有明确把握时,我不会轻易往前推动。

在此,非常感谢我的副导师马艳茹老师,四期研修生同学韩静、邓勰老师,感谢我的导师魏晓旭老师,感谢研究所王韶华、刘野等老师,在元认知这个团队里,老师们是那么热心、无私,几乎是有求必应,毫不保留地给我们及时的支持和帮助。

这些学习和探索,让我对临床诊断、咨询方案设计、认知辅导、放松训练操作,情感组织者设计,程序设计等各个环节如何做到既精准,严谨、细腻,又准确、简练、灵活上不断提高。我知道,这是元认知咨询师的基本功,打好基本功是关键。

 

四、灵感——创新思维

每个来访者都是极具个性化的,即使同一症状,因个性不同,支持系统不同,其表现也是千差万别的。导师们经常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来形容元认知技术运用看似简单的背后,还有其多样性、复杂性,深刻性。咨询中会遇到非常多新的挑战,解决挑战的办法就是在吃透原理的基础上,坚定技术信念,不断探索新的解决之道,实现我们想要的效果。

一名小学毕业的女生厌学并有数学学习障碍。咨询中,她一直排斥临床放松,唯一高兴的是听音乐。我就让她把程序用她喜欢的音乐唱出来,唱给自己听,妈妈听,爷爷奶奶听。然后给她设计自我监控的表格,让她在每一个学习阶段用表格中的各个项目随时监控、调整自己。这个办法,也用在一名小学四年级男孩上课分心、作业拖拉的非临床干预中,效果都很好。

9月接待的一年级6岁男孩,开学二个星期,全班老师都认为这是个问题小孩。上课、站队进如入无人之境,毫无规则感,而且完全听不进老师的提醒、批评,老师评价目中无人,刀枪不入。如何在一个小小的工作室训练一个六岁男孩上课专注听课,站队听从指挥?我把临床中的程序编成儿歌,我们边唱边演,在愉快的角色扮演中,让孩子高效记忆,反复训练。然后,我用他喜欢的小精灵,编了一个连续性的故事,把情感组织者、程序性知识都巧妙地编进故事中。用故事情节的变化来吸引孩子对下一个情节的渴望,通过不断延长下一个故事情节推出的时间,训练他上课的规则感,5次训练,就解决了上课问题,后来我又创作了一个小海豚找妈妈的故事,2次训练就解决了他集合站队的问题。

吃透原理,坚定信念,整体表征问题,才能化繁为简解决问题。

 

  • 传播——效果第一

    如果不是学校老师,研修生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找到来访者。其实完全不必担心,元认知让我们有足够的魅力吸引到来访者。

从大连回去后,我经常给人讲元认知。讲在美丽的大连,在一所并不知名的大学,诞生了一个伟大的心理学技术。如果是懂一点心理学的,我就讲元认知的原理和技术手段,特别是对潜意识心理结构的重建。对完全不懂心理学的,我就讲刘野老师等一个个神奇个案,讲目前全世界只有一个心理咨询机构预约咨询需要等候一年时间。听的人虽然半信半疑,但他们都记住了元认知,记住了他们身边有一个学习了元认知的人。当他们发现有人需要心理调整时,他首先会想到你,也许是半信半疑地来咨询。但没关系,元认知与其它任何心理学不一样的是,它的高效完全可以让将信将疑的人抛开怀疑,相信并且热爱它。

我的一位好朋友是学校校长,她听我介绍了元认知后,请我给十几位年青老师讲了一课。一名班主任被吸引了,把她头疼的一名学生介绍来试试。干预有效果后,她又介绍了两个学生过来。

我在一个诊所做腰椎按摩时,闲聊中给医生介绍了元认知。年青的医生被元认知关于潜意识的理论吸引,他将信将疑中把一名康复治疗反反复复的患者推荐过来。这是一名因疑病而重度焦虑拒绝社交,不能上班的企业高管,干预后,这名企业高管一天天好起来,恢复社交,重新上班。于是她的妻子把读大学的大女儿带来干预考研焦虑,把小女儿带来调整手机上瘾。后来介绍同事,朋友的孩子来做调整。

只要把个案做扎实,来访者都会主动宣传元认知,因为是亲身实证的宣传。当我们有足够好的技术和过硬的人品,我们就是自己最好的广告。这个时代需要心理健康的人越来越多,而真正实用,有效的心理学太少太少。

    最后我再次感谢我的导师魏晓旭老师,是她的毫不保留,手把手的指导,让我在接个案时充满勇气,导师丰富的经验、深刻的造诣给了我快速成长的土壤。

魏导师说我成了“天才型研修生”,我很高兴导师给我的肯定和褒奖。我愿意做这样的人,遇上元认知,我愿意用这样的姿式开启自己人生的下半场。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那么我想说:为什么我心中满是幸福,因为我对元认知爱得如此热烈。

 

 

 

顶(2) 查看评论(0) 点击:6562
留下评论

会员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