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新闻详情

通过转变认知策略干预考试焦虑的个案研究

作者: 谢春玲 新闻来源:  发布时间: 2019-09-11

引言

焦虑,是一种以情绪表现为主要特征的心理、生理状态。它是以个体对未来发生事件的着急、紧张、不安、惶恐、忧虑等心理表现和心率加快、呼吸加剧、胃肠不适、多汗、尿频、头痛、失眠、多余动作增加等生理表现形式反应出来的。

所谓考试焦虑,顾名思义,它是个体应对考试情境出现的一种焦虑反应,我们可以把它描述为在应试情境刺激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以及其他相关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表现出来的心理、生理状态。

    考生的考试过程就是考生的知识表征过程

每个清醒的人只要他在记忆或思考,他就在表征知识。但是,每个人表征知识的意义、性质和水平是不同的。学习困难学生和学习优秀学生对同一知识的表征也是有所不同。人类的知识表征过程至少有如下四种性质和水平:(金洪源.2004)

第一,把知识表征作为一种自发的知识加工与记载过程,这是每一个智力正常的人都可以做到的。

第二,把知识表征作为一种处理学习问题的常用程序性知识,一般表现为较聪明的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时,稍作努力便可以做到。

第三,把知识表征作为一种指导自己有效学习或解决问题的策略性知识,这是热爱学习的学生在获得如何对知识进行表征的程序性知识时的常有心向,即有意地为获得一种学习策略而掌握、表征该知识。

第四,把知识表征转化为提高学习或解决问题效率的智慧技能,即认知策略或元认知策略,也就是那种想把知识表征作为策略性知识的人通过练习,把策略性知识转化为可以自动化实现的智慧技能。

在这四种水平上,后两种水平的知识属于策略性水平的知识表征。

当解题者被一个难题难住以后,他的大脑会自动地检索理解当前问题和解决当前问题所需要的陈述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那么这种自动的或自发地检索知识过程是否正确?方法是否简洁、有效?还有没有更好的思路和方法?这些任务必须由认知策略的反思、评价、监控和指导过程来完成。

在考试过程中,考生们成绩优秀和成绩发挥不出来的原因和差别表现在哪些方面,是老师、学生、家长都很关心的问题。

下面通过一个案例来进行具体分析

一 来访者基本情况

小元(化名),男,16岁,大连某初中初三学生,平时学习良好,在第一次模拟考试结束后出现身体瘫软,情绪失控,在家里又哭又喊,对数学考试很恐惧。家长很担心出现意外情况,曾想放弃让孩子参加考试。

二 对来访者考试焦虑性问题原因的诊断分析

(一)潜意识条件性情绪

所谓条件性情绪反射是一种在条件反射形成和发生过程中,本人未曾意识到或本人的意识不容易控制的情绪,在相同或相似刺激出现时自动伴随的情绪。

小元在2岁半之前什么都不怕,甚至拿刀去吓唬别人。家长感觉这样下去不好,所以后来家长把小元送去全托幼儿园上学三年。回来之后小元的性格很胆小,很听话。在四年级时母亲去国外工作,一年只回来一两次,在初二考试前一个月母亲回国,期间因想念妈妈所以每天跟妈妈一起参加各种场合的游玩而忽略学习,妈妈走后马上进行了考试,结果考试很糟糕,从原来的前几名下滑到班级后面,尤其数学更不好。爸爸非常生气,严厉训斥之后并很长时间冷漠小元,并很长一段时间不再照顾和管理小元。此时小元的条件性情绪已经形成,从最初的害怕表现不好就会被送离家庭、离开爸爸,到后来的对担心考试失败,失败之后爸爸就会不管自己了,害怕失去爸爸对自己的爱和关心。即每次考试前(S),就会不由自主的出现担心、害怕、焦虑的消极情绪(E),这种情绪导致躯体上的反应以及考试发挥失常(R)。而中考前,小元母亲是打算亲自回来陪孩子中考的,但是父亲想起曾经因为四年级的时候就因为妈妈的溺爱和想念导致孩子学习下降,所以一家协商后决定妈妈在这期间不回国,也不敢与孩子多交流,害怕受到影响。而小元因想念母亲和担心考试失败的条件性焦虑情绪在一摸考试结束刚后达到最高峰爆发,也就是考试结束后在座位上大哭并身体瘫软,后被爸爸接回家。之后经常一想到考试就会出现大哭大喊的现象,很担心数学考砸。

(二)数学解答题知识表征策略性水平的诊断

1. 小元,对数学考试的恐惧一方面来自于条件性的焦虑情绪,另一方面来自于错误的策略性知识表征和缺乏正确的策略性知识表征。

小元有个好朋友,他们经常一起讨论。当小元平时有不会的难题时,总喜欢去跟朋友一起讨论然后就会有思路,即使在考试的时候,也喜欢一起私下里对答案。这就是小元的遇到难题时错误的策略性知识,即先自己思考,思考不出来,就去寻找朋友的帮助和思考,在考试过程中,希望能得到相对答案,如果没有,心理就没底,考试出来的时候总觉得自己的答案是错误的。

2. 缺乏有意地为获得一种学习策略而掌握、表征该知识。

不去思考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或者将这个方法可以用在其他方面。比如,小元在做数学解答题的时候,如果读完题有思路就很高兴,如果没有思路就不知道怎么办,开始头脑不清晰,然后把已知条件罗列出来就放弃了,说老师能给多少分就多少。小元的这个思想也表现在语文考试中。他喜欢在考试语文的时候压作文题,如果压上了这考试就一切顺利了,如果压不上就会很糟糕,开始胡乱写。

3. 缺乏那种想把知识表征作为策略性知识通过练习,把策略性知识转化为可以自动化实现的智慧技能。

小元缺乏去总结概括类型题。总认为数学很难,每次做完数学题就觉得终于完成任务了,没有形成回过头来总结概括这个类型题以后都怎样做的策略性知识。小元在做解答题上缺陷还存在着,有些题做过了,再做的时候还会花费很长时间,甚至还会再做错。没有把解某一类题的把策略性知识转化为可以自动化实现的智慧技能。也就是小元曾经成功地表征了某个知识,但是没有把这一知识表征升华为一种认知策略加以储存,加以练习。为什么会没有想到升华这一认知策略呢,其中最大的可能性是来自某种消极自我观念的影响,例如,自己的数学很难,自己需要跟别人讨论才能做出来,这次只是偶然做出来。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为什么他们做题速度很快,其中一方面原因就是他们头脑中已经把这道题的解题思路达到自动化过程。

三 元认知干预技术的设计与实施

元认知干预技术是对来访者进行认知调整后,通过暗示性学习改变来访者的条件性情绪,进而形成适应行为反应的心理学应用技术。

(一)认知调整:

1.咨询师帮助小元意识到每次考试之前的担心与焦虑反应以及考试之后的躯体反应是因为条件性情绪反射建立后的消极情绪以及消极情绪导致的躯体反应。

2.小元对数学的担心和恐惧是因为自己缺乏恰当的策略性知识,缺乏有意地为获得一种学习策略而掌握、表征该知识,缺乏那种想把知识表征作为策略性知识通过练习,把策略性知识转化为可以自动化实现的智慧技能。

(二)采用临床心理行为训练技术对行为进行干预

1.跟来访者讨论后共同确定适合来访者的能够在考试之前到考试结束这个过程中保持轻松愉悦情绪的程序性知识,让他在大脑完全放松愉悦的状态下,建立起新的认知系统和行为系统,并通过暗示技术加以巩固,使之在大脑中始终优势兴奋,这样,他再进行考试的时候,就会产生积极情绪,以此来代替原来的消极情绪,消除考试前后的躯体反应和消极自我暗示,从而达到考试的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

2.针对小元在数学考试过程中状态设计了策略性程序。即小元在答数学试卷中合理有效并适合他得一系列策略性知识代替原来的错误性策略性知识。

3.在暗示训练中训练一种信念,即有意地为获得一种学习策略而掌握、表征该知识,把知识表征作为策略性知识通过练习和思考转化为可以自动化实现的智慧技能。

4.每次做完训练后,拿出一套完整的数学卷子按着正式考试的情景让来访者严格按着训练中的策略性知识答题。

(三)进行辅助性技术指导

1.让来访者每天参加锻炼,每天深呼吸及小肌肉放松。

2.教会来访者自我进行认知情绪调整干预方法。 以调解学习时出现的消极情绪, 让其在学习开始阶段或学习过程中出现情绪干扰时, 自觉地运用这些方法来调节, 保证情绪稳定, 继续高效地学习。

3. 帮助来访者设计并制定了中考前的复习策略。思考并牢记曾经做过的题,尤其是自己曾经做错的试题要把正确的策略性知识巩固在头脑中,并写下来。记住做对题的关键知识点。

四 临床干预效果及其分析

对来访者进行训练辅导8次,在做完第一次后第二天正好有个体育加试,来访者发挥很好,由原来的25分考到30分,也就是满分,回来后对我们的技术以及训练效果表示很有效果并对自己充满信心。

结束8次咨询后的第三天后正好有一个重要的模拟考试,让来访者按着训练的要求去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成绩跨入班级第三名。

考试前后没有出现以往的躯体和情绪反应,并且数学考试成绩从上次的85分上升到130分,来访者和他的家长都非常高兴。

复习期间的状态和复习效果都保持高效的状态,并且数学成绩一直在提高。对数学越来越有信心。在最后中考考试中数学成绩为118分.顺利考入报考高中,来访者母亲回来后亲自感谢咨询师。

在这个过程中,非常有利的一个因素是来访者来访目的强烈,并且在咨询中有2个考试强化了来访者的信心。来访者对自己数学的学习真正从策略性知识上补充和提高了自己。

五 问题与讨论

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对其记忆、思维、创造、想象等众多方面有很重要的影响。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人体的机能,能够促进人的活动,能够形成一种动力,激励人去努力,而且,在活动中能够起到促进的作用,从而产生胜任感和自信。. 在学习或考试中,应该保持一种积极的情绪,做到“乐学”,这样会使学习或考试过程中大脑清晰、思维活跃、记忆清晰而快速,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消极的情绪不仅对提高学习成绩没帮助,而且会影响学习和答题的效果。消极情绪会使人感到难受,会抑制人的活动能力,活动起来动作缓慢、反应迟纯、效率低下;消极的情绪会减弱人的体力与精力,活动中易感到劳累、精力不足、没兴趣从而产生无助感和自卑感。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会使思维迟钝、不敏捷、记忆缓慢而不牢固、甚至出现大脑空白,有的长期处于这样状态会导致厌学。

一个考生在考试过程中的状态不但与情绪有关系还与其策略性知识有很大关系。

一个人提醒自己、监督自己、调控自己的活动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一组相应的知识运行过程中实现的。学业优秀学生和学业困难学生在自觉性方面的差异,从实质上是认知策略的差异;而认知策略差异的实质,则是知识上的差异。其根本原因大多数在于有的人在大脑中多储存、运行一组或多组自我反思、自我监督、自我调控或自我指导的程序性知识;有的人则缺少或没有这种知识。或者在年龄较小的时候,在人生获得知识的关键期里,没有机会获得这种知识,并且没有机会把这种知识转化为技能。

所以,作为家长或教师或咨询者,应该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状态以及更高一级的策略性知识。也就是教会学生在学习或者考试中如何保持情绪的平静与积极,以及遇到难题先“怎么办”再“怎么办”。除此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得技巧性策略。技巧性策略则属于更高一级的策略,它一般表现在某个问题领域、学科领域、活动领域中有认知兴趣的和有智慧的人身上,这种人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总是能够提醒自己把新学习到得知识作为策略性知识来表征,以便未来在必要时能够及时提取,所以能够经常想到用它来试一试,能否用于解决当前问题。

参考文献:

1. 金洪源.学科学习困难的诊断与辅导.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 金洪源.学习行为障碍的诊断与辅导.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研究所值班信箱:13390021338@163.com

顶(19) 查看评论(0) 点击:7675
留下评论

会员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