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新闻详情

运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干预大学生人际敏感的临床个案研究

作者: 许相媛 新闻来源:  发布时间: 2013-02-01

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逐年增多,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在相关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人际关系敏感问题已成为大学生中较为常见的心理障碍问题。在校大学生生活在一个较为单纯的环境中,据一项调查显示:48.06%的大学生有着人际敏感问题,存在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障碍。

人际关系敏感是影响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衡量个体或群体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人际关系敏感主要指个体的不自在与自卑感,不能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在社交中出现回避行为以及苦恼、害羞、社交焦虑等。人际关系敏感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由于过度封闭,他们容易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虽然他们希望拥有“知心人”,但是又难以与人建立亲密的关系,所以也就缺少知心朋友。第二,敏感多虑,和别人相处谨小慎微。与人相处很不自在,不自然,经常小心翼翼,害怕带给人麻烦,害怕别人嫌弃自己。有时候表现得特别有礼貌,实则给人距离和拘谨。第三,多疑焦虑,“小心眼”,对小事情容易耿耿于怀,且久久难以释怀,爱钻牛角尖。第四,自我意识强烈,很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很关注自己的言行是否得当。第五,特别害怕与异性交往。在当今开放的社会中,这种心理问题严重地制约了大学生的个性发展。

对于人际关系敏感问题的治疗,目前大多数采用的是行为治疗和认知治疗的方法,即咨询师通过交谈和行为矫正技术,综合运用在咨询过程中,通过辩论,帮助来访者改变其不良认知,促使问题行为的变化、消失或新的行为的获得。该方法原理明了,便于操作,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陷,而且单纯依靠交谈或辩论的方式,不能使来访者获得的积极行为和情绪也不能长久保持住,在特殊情境中较易复发,疗程长,治疗效果不明显。因此,在我国对于人际关系敏感问题的心理干预并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本文采用金洪源教授研发的一项新的较规范化的高效心理干预技术,即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在临床放松训练过程中通过巧妙运用来访者的理想目标来调动来访者的积极心态,进而在引申到影响其思维的程度,对一名具有人际关系敏感问题的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临床心理干预,在短时间内解决了来访者的首要问题。本案例正是看到了来访者的理想与目标在调动来访者积极情绪中的优势,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涉及人的认知及思维过程方面的心理问题,这才能够对症下药的有效解决问题。

二、来访者基本情况与症状表现

(一)基本情况

任旭(化名),女,大连市某高校生命科学学院大一学生,该生自述在初三之前,自己是一个性格外向,开朗活泼的女孩,和每个同学的关系都不错,喜欢和初中的好友一起玩闹,朋友之间彼此很真诚。初三时,开始谈恋爱,和男朋友的感情一直很好,自己很珍惜这份感情,很投入,并且男朋友也对她照顾有加。中考后,由于男友到外地上学,两人分居异地,经常通过上网聊天交流感情,但随着分开时间的变长,两人的感情开始渐渐淡化,彼此之间的交流也变少了。高二时,由于男友喜欢上另一个女孩,两人最终分手了。分手后,任旭十分痛苦,自述感觉就像天塌了似的,心里难受极了,不愿和同学联系,整天呆在家里,而且自己的事情不愿和父母交谈,一直憋在心里。她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不会长久的,回避与拒绝与同学的交往,时常对接近自己的同学持怀疑态度。

(二)症状表现

    1.回避朋友。自从和男朋友分手之后,总是故意和同学或朋友保持距离,不易相信别人,认为大家都很虚伪,在交友时认为只要表面上过得去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深交。从那时以后,渐渐疏远身边的朋友,自述和他们都断了。在路上看到同学时,刻意保持距离,或是假装没看见。如果不得不和同学打招呼时,在未开口之前,心里总会事先准备一些话语,企图一两句话结束将要开始的交谈。

    2.自我封闭;多疑焦虑。觉得她自己心理不正常,喜欢一个人呆着,或者通过上网缓解自己,有事时不喜欢和家人或同学交谈。上大学后,每次都赶在公寓关门前十分钟回寝室,回寝室后也和室友保持距离,当室友和主动和她说话时,她会觉得他们是有目的接近自己的,不轻易相信周围的人或事,甚至自述不相信自己。  

3.敏感多虑。和同学说话时,不会正视同学的眼睛,对方如果叹气或者自己所说的话题得不到同学认可时,就会想同学是否对自己有偏见或者是看法。在交谈时,故意用犀利的语言刺激同学,目的是试图打断正在进行的谈话。

4.消极情绪;拒绝和异性交往。在独处时或者安静的时候,内心感到总是很压抑,分手的影子时常影响自己,让自己感到痛苦,想放下这段感情,但是自己却控制不了。朋友给他介绍新男友时,会担心自己会再次受到伤害,而且认为总有一天会分手。

    5.缺乏人际交往的方法与技巧。当同学突然和她打招呼时,不能及时做出反应,大脑一片空白。而且觉得总是用同样的方式和同学打招呼很单调。

三、问题形成原因

(一)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的形成

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是指一种在条件反射形成和发生过程中,本人未曾意识到的或本人的意识不容易控制的情绪方应。其中的“条件性”是指通过后天条件建立起来的反射。依此原理,任旭的人际敏感问题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潜意识的条件性情绪反应,是由一次强刺激所导致的人际交往敏感,进而泛化到整个人际交往中。

任旭在初三时开始交男朋友,自己感情很投入,而且男友也对她照顾有加,到高二时,由于男友喜欢上另一个女孩而和她提出分手(刺激点S),对于这样突如其来的打击,任旭非常痛苦,感觉天就像塌了一样,这时她的情绪是痛苦和焦虑的(情绪E),从那以后她便不愿和人交往,也不愿与父母谈心,经常胡思乱想(行为反应R),她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不会长久的(评价性情绪E’),这种评价就再次加剧了她的痛苦和焦虑情绪,进而又加剧了她的回避交往和胡思乱想的行为,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因此,与男友分手便成为了她对待交往问题的一个强烈刺激,导致她出现回避交往的行为。

后来,她不仅在想起男友时是痛苦与焦虑的,这种痛苦与焦虑得情绪也渐渐泛化到朋友与同学之间,久而久之,这种痛苦与焦虑的情绪就与朋友和同学建立了一种条件反射,而且与同学和朋友交往时的痛苦和焦虑情绪是她不能控制的,因此,她一遇到同学或朋友潜意识中就是焦虑的,进而出现回避或怀疑同学的行为。

(二)程序性知识的自动运行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办”的操作性知识,它能够在面临实际问题时自动实现并且表现为能力。这种“怎么办”的反应在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中用C-A产生式来表示。程序性知识是自动运行的,它有适宜和不适宜之分。任旭的自动运行的程序性知识是不适宜的。从任旭的症状表现中我们不难看到,任旭在人际交往中缺少了一种正确的程序知识。换句话说,她一到交往的情境中便不知道“怎么办”了。比如,当同学突然和她打招呼时(C1),她便紧张,焦虑(A1),如果紧张,焦虑(C2),那么她就不能及时做出反应(A2),如果她不能及时做出反应(C3),那么她会担心同学认为自己冷漠A3)……

四、临床技术干预

(一)认知调整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讲,人的一切思想、行为都根源于大脑中知识的数量及其组织结构。正确、积极、组织结构良好的知识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做出有益于集体和个人的行为。相反,错误、消极的知识则有可能产生消极的结果。笔者首先从改变任旭的认知结构入手,建立其积极心态。由于任旭大脑中缺乏有关人际交往的正确的陈述性知识,因此通过调整,让其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使其对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会长久而不愿交往的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其次,要用宽容大度来化解怀疑多虑。强调“一念放下”的元认知策略在纠正其错误观念的中的作用和效果。如,让她知道同学的叹气或者没有马上肯定她的看法,可能是由于同学正在专心思考她正在说的话题而没有马上回应。最后,形成正确归因,任旭的归因方式总是往消极的方面想, 如,当室友和主动和她说话时,她会觉得他们是有目的接近自己的。通过调整让其充分感受到人们的归因方式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交往方式。

(二)临床放松训练

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的临床操作实践中,我们系统的运用临床暗示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干预。通过放松训练程序来保证接受信息者不能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或思维、情绪情感对其进行评价、反思,而改变行为的心理学临床技术。而人在临床暗示训练过程中,经过调适的大脑会表现出超强的学习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人的知识经验结构是高度可塑的,是平常学习的5-50倍。在心理咨询临床中想要干预来访者的一切不适应行为则不能不重视情绪在其中的重要位置。通过来访者即将所要达到的目标或对来访者的理想等加以重组,在放松过程中进入冥想状态,使其在优美场景中仔细想象自己实现理想是的那种成就自信与敢于面对挫折时的情感。在其头脑中充分调动来访者的积极情绪,形成积极的心理定势。

在咨询过程中,笔者发现任旭谈到她的理想时情绪特别愉悦,她觉得自己的理想很特别,她想开一家“三人饰品店”,所售饰品都是自她亲手设计的,然后卖给好朋友中的三个人。通过交谈笔者还发现,任旭对自己的理想很有信心,她还经常逛街去调查,她发现大都饰品都是一个人的或情侣的,而三个人的或多个人的并不多。这一理想也是自从和男友分手以后支撑她走到现在的一个动力。因此笔者抓住任旭的理想所为其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等积极情绪来替代她在交往中形成的消极情绪,这就大大缩短了临床干预的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同时让她想象自己成功经营的饰品店受到广大人群的喜爱从而激发她头脑中积极情绪的优势兴奋,使其整个思维朝着积极定时方向发展。这是她的成功以及饰品店生意的兴隆所带来的积极情绪使她看到以前的同学时已经能主动和他们打招呼了,并给他们介绍自己的创意。此外,笔者还采用临床后暗示技术,更加有效的巩固了新的积极的程序性知识的运行,从而快速有效的解决了任旭的人际敏感问题。

五、治疗效果

    经过咨询,任旭的人际交往得到了很好的改善。通过回访,自诉自己现在感觉很好,能把自己的理想所带来的积极乐观的情绪带到人际交往中,而且在一个人独处时内心也是平静与轻松的,不会再不由自主的想起前男友,而且现在能很好的处理自己与前男友之间的关系了,和寝室同学的处的也很好。此外,通过SCL-90的测试结果,也可以看出,在咨询前任旭的人际敏感因子与焦虑因子的分数分别为3.113.3,均超出正常分数的范围。经过7次临床干预后,我们看到任旭的人际敏感因子与焦虑因子的分数已近分别降至1.671.5。可见,通过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对来访者进行临床心理干预效果是明显的。

六、问题与讨论

在临床治疗中,将来访者的理想目标应用于放松训练中,突破了单纯放松训练技术中仅仅依靠肌肉放松所建立起来的微微愉悦的情绪状态对消极情绪反应进行抑制的技术思路,通过激活以往的某一成功经验或是对未来的理想等知识经验,调动起被试非常振奋、跃跃欲试的激动以及对成功的期待等高度兴奋的积极情绪,更高程度的组织起被试头脑中积极知识的兴奋与运行状态,从而快速、有效的建立新的适应性条件反射并且巩固积极的心理结构状态及其行为、思维状态,以达到高效解决来访者症状的目的。

 

顶(16) 查看评论(0) 点击:6841
留下评论

会员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