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你具备了知识经验优势、解决问题的理论思维优势,距离研发一套新的心理干预技术还相差甚远。起码还要面临4个非解决不可的难题:
第一,先做一个有解决实践问题才能的人再去研发解决实践问题的心理干预技术。如何使自己成为魏书生式的高实践智慧型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人?这虽然不是一个容易的问题,但也远不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因为到任何一个县、区或好的中学,你都能遇到类似魏书生这样的有解决问题特殊能力的一线教师。他们很有能力,很有办法,我们起码首先要能赶上一位这样教师的。他们中的许多人常常并不一定懂心理学,但是他们对人的看法往往并不差,其中有不少优秀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的看法的深度来自文学加上个人工作经验。不管怎样,他们对学生的看法很实用,使他们的工作很高效。
第二,在把自己打造成既是魏书生式的有高度智慧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教师;又把自己培养成临床心理学专家型的专业心理学工作者,例如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这种人的优势是擅长获取国外最先进的同类课题研究信息;擅长实验研究设计;擅长理论分析与概括;擅长把自己的智慧纳入人类已有科学知识体系;擅长在前人理论和技术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理论;擅长运用理论思维的逻辑(文字的、口头的、模型的)语言准确表征出内心的真知灼见;擅长把自己的智慧传授给别人……。
第三,为了研究和推广成果的需要,证明我就是魏书生那样的有心理干预智慧或技术的人。我在教育科研所和教育学院干训部工作的8年时间里,凭我对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了解,我随时随地可以找出十几位魏书生式的教师来,他们都是我最亲密的好朋友;一批这样的能人乐于和我交朋友,我随便摸他们心理学知识的底,摸他们才能结构背后知识结构的底,摸他们才能形成历程的底……在接触中他们从我身上汲取心理技术营养。
第四,还有更难的一步,以什么样的研究或实验形式,把你的干预心理的能力表达出来,传给别的人,让别人学会、运用你的智慧?这一步就更难,需要更为特殊的条件来实现证明它。
把这四个步步骤加起来一看,真是无路可走。
1995年3月,刚刚升格为本科大学的鞍山师范学院人才引进时有政策,如果原调进人员原单位不放人,可以为其重建档案。我借此机会快速调入鞍山师范学院教育技能教研部工作。任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该部门的主任在研究班主任技能方面很有成绩,刚刚获得了国家教育委员会的奖励。我调进的主要任务是协助该部门的主任深入研发班主任技能培养项目。从理论上看,这应该是我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我很想把自己多年积累的专长用在解决教师技能培训方面,所以非常期待与主任联合起来大干一番。不料,主任的老同学,在同一部门教班主任技能课的,他担心我有一天会变得强大起来;我强大了就会把心理学的人都拉起来形成一种强大势力;势力大了必然要取代主任等等。于是,他察颜观色,“明查秋毫”,对于这种终身难遇的新情况,谁也没有思想准备,谁也猜不到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总之,合作进行不下去了。我花费整整一年时间写的一份二十四万字的书稿也在一气之下撕掉了,这样在宝贵的人生中划掉了整整两年多时间,什么成果也没有。到了1997年,所有的人造事端和谣言均被主任自己亲自识破,我被洗清了冤枉。但是,我已经在不合作的另一条路上走了很远,不可能再回来了。
发生在鞍山师范学院教育技能教研部的这场矛盾和误会,使我认清了这个部门设置及其机制的不合理。因为教育技能教研部的主任在班主任技能研究方面为鞍山师院争了不少光彩,它的确启迪人们看到了师范教育改革的新而有效的思路。所以,上级领导围绕班主任技能为核心配备人员和设置机构——把心理学、教育学专业人员都并入班主任技能教研室,接受研究班主任技能出身的主任的领导。同时这个部门还有教普通话、三笔字和教师文体写作的老师,和班主任技能主任一起,这个机构的功能和团结迟早是个大问题。
这样一个机构,这样一种专业人员的结构和形势,导致了人人敏感;这种敏感把我牢牢地锁死在教班主任技能课的位置上。我失去了上心理学课的资格,更不能名正言顺地搞心理干预技术的研发。我非常急迫地想摆脱这种局面,哪怕辞去行政职务也行。可是,这在当时是无论如何也办不到的事。因为从上级领导到部门都对我封得特别紧,我根本就不是心理学的人。就在我被洗清冤枉的当天,我给铁岭的一位老领导打电话,探讨能否继续回铁岭工作的问题。铁岭方面老领导立刻表示欢迎我这个当年的第一任业务副所长返回铁岭市教育科研所,接着做第四任所长。于是,我从1997年6月开始向鞍山师范学院提交调动工作的申请,整整一个学期没有在鞍山师范学院上班,躲在铁岭的家里总结我过去的研究的项目,同时关照读高中的女儿。
1998年3月,我调往铁岭的程序还在遥遥无期地缓慢地进行当中。当我到鞍山师范学院取工资时,已经在家中隐身了8个月了。周围的形势全变了,就像打篮球传球一样,球传久了,许多因素会发生新的变化。于是,我想试一试能否借调动机会把行政职务辞掉?于是,我用电话和鞍山师范学院党委组织部周部长联系,说明为了减少我漫长工作调动给部门带来不便,要求允许我先辞去行政职务。周部长立刻表示同意,并说她会在免职文件上注明是“因工作调动暂时免去副主任职务”。
一免掉行政职务,许多因素的性质又发生了变化——我在等待工作调动期间可以公开离开本部门工作。于是,我又提出:我随时可能调离学院,所以先不要给我排课,也不要安排其它岗位,我可以到鞍山师范学院附属育华高中去上班,我有教育科研所、干部培训部和中学校长工作经验,我可以帮助他们做许多实事。周部长非常满意地也答应了这个要求,并且亲自把我送到育华高中校长办公室。校长一听说我能帮助他建设心理咨询室,高兴地一下从坐位上站起来……。
我梦寐以求的在高中实验研究心理干预技术的机会终于实现了。
其实,在我等待工作调的8个月时间里,我也曾到铁岭市第二高级中学和铁岭市求实中学(民办初中)尝试过进行校内实验研究,但是,都和预想的不一样,校领导都很支持,我也进校工作了,但是,总是没有机会融到教师和学生中去。只能进行为实验而实验的研究,不能真正进入实践工作的自然状态进行实验研究。
到育华中学上班这一次,我决心要真正地深深地沉到最底层,和教师、学生、校中层干部完全融为一体,就像本校员工一样工作。我每天都是第一个到校上班。学校每天早晨六点开门,我总是在六点前赶到,在那里稍等一会儿,只要看门师傅一开门,我就立即进去……晚上要等到学生都上床睡觉了,我才和政教处主任一起离开学校,一般在晚上十点以后。平均每天在校工作时间长达十四五个小时以上。我和教师、学生、校长、书记、主任们亲密工作,亲密配合。我运用哪一项技术干预哪一个人,都会从其他教师、同学、主任、书记、校长那里获得这个人的大量的个人家庭、学习、操行表现等等真实信息。我高效地完成了学习行为障碍诊断与辅导技术体系的全部实验研究工作。53例临床技术干预个案全部成功,并在当年发表在《鞍山师范学院学报》上。元认知干预技术有了主体内容。
在育华高中领导、教师和学生们的口碑陆续传出时,我估计院领导会改变态度了。于是,我给鞍山师范学院副院长杨启昌教授写了一封汇报,报告我在育华高中的实验结果及其意义,并表示:我将停止工作调动,返回教育技能教研室工作,履行一名心理学副教授的职责,研发心理学干预技术。这年的年底,鞍山师范学院院务委员会正式批准,下发一份文件,宣布建立鞍山师范学院心理咨询研究室,后改名为应用心理学研究所,任命我担任主任(所长)。第二年,我不但被准许上公共心理学课,还开了心理学选修课。借此机会,成立了鞍山师范大学生心理咨询员协会,把我研发的高效的心理干预技术传授给本科大学生们,一支由大学生自愿者组成的心理干预技术队伍很快在鞍山师范学院校内外活跃起来。这支队伍迅速成长壮大,能量之大,影响之深,难以言喻,就连当地事业单位的门卫、食堂临时工、浴池搓澡工、商贩、出租车司机都知道鞍山师院有个金老师,金老师培养了一批大学生,解决学习障碍或心理治疗特别有效。后来,辽宁省心理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辽宁师范大学的王宪清教授三次亲自来鞍山师范学院考察大学生们的临床工作成果,为做出突出成绩的本科大学生们颁奖。校内外的心理干预技术培训常年坚持不断,形成了一种半市场项目,后来获得省政府奖励。2001年,《鞍山日报》从钻研成才的角度,以大幅照片报道了我的事迹;鞍山师范学院举行“九五”期间科研工作表彰大会上时,我作为唯一的科研先进工作者代表在千人大会上作了经验介绍性发言。
“篮球进攻”策略思想,指导我在前面无路可走的情况下,通过传球、运球、带球过人……最终还是把球传到了篮下,把球投了进去。
后来,鞍山师范学院的教育技能教研部升级为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该学院院长暨后来的鞍山师范学院教务处处长金祥林教授,在2007年的一次元认知干预技术培训班开幕式上讲了这样一番话:“我以前曾说过多次,金老师是在根本没路可走的地方硬踩出一条路来,研发了今天的高效心理干预技术。”
这段在无路的条件下找到路的智力活动过程,应该属于一种元认知的思维策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称它为“篮球进攻”思维策略。它说的是当你不具备条件做成某事时,就像打篮球进攻那样,虽然对方有5名队员严密防守,死死看住进攻的5名队员,从理论上说进攻一方不具备把球投入对方篮筐中的条件,但是,由于队员们将球传来传去,引起对方防守队员也不断地变换防御结构……终究会给你造成机会将篮球投进去。这一思想既是指导我们临床技术研发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指引我们在研发元认知干预技术道路上克服种种无法克服的困难的思维指南。(待续)